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开放获取声明 | 问题解答 | 联系我们 | English Version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主编远程办公
        常务副主编办公
        编辑远程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期刊检索
        Email Alert
        
 
        作者署名与作者单位
        怎样写摘要
        固体潮理论值天顶距微分公式补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编辑部稿件处理流程图解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2022年11期刘慧敏附录
        2020年12期附录A
        常见基金项目标注参考翻译
        《地应力测量中钻孔偏心分析》文章公式勘误
        范文
        与本刊相关的中图分类号
        常用校对符号一览表
        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版权转让协议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当期目录
 
2007年 27卷 1期
刊出日期:2008-01-23

观测技术 院士论坛 地壳形变与地震 观测技术 科研简报
   
院士论坛
1 大地坐标框架理论和实践的进展
陈俊勇
分4个方面对2006年10月9日德国慕尼黑国际大地测量会议(GRF2006)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1)全球大地坐标框架的进展和评估,并指出了最新的国际地球参考框架2005(ITRF2005)的特点;2)区域大地坐标框架,如欧洲、美洲、北美等区域大地坐标框架的现状和进展;3)高程基准的现代化,介绍了美国和欧洲建立现代化高程基准的进展,探讨了全球高程基准统一的途径;4)构建大地坐标框架中的个别问题,如:甚长基线干涉技术和卫星激光测距技术对确定大地坐标框架的作用、如何削弱大地坐标框架点位周期性变化对用户定位的影响\,对采用零潮汐系统的改进意见等。
2007 Vol. 27 (1): 1-6 [摘要] ( 2651 ) [PDF 414KB] ( 4213 )
地壳形变与地震
7 新疆伽师强震群区的InSAR观测研究
乔学军;郭利民
利用欧空局提供的ERS1/2 SAR数据,结合美国NASA的高精度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获得了1996~1999年间伽师强震群部分地区的差分干涉图像。结果表明,该地区同期的地震活动及地壳形变主要受东西向和北东东向断层的影响,柯坪断裂带南北两侧块体的差异运动量约为5 mm/a(LOS方向),其中1998年8月2日Ms6.0地震和27日Ms6.6地震可能与隐伏断层无关。
2007 Vol. 27 (1): 7-13 [摘要] ( 2036 ) [PDF 5273KB] ( 3772 )
14 两种GPS反演方法在日本西南与菲律宾板块交界处的应用与比较
金红林;加藤照之;马宏生;申旭辉
采用日本西南地区与菲律宾板块边界的GPS连续观测数据(1997-01~1999-12),利用Hori反演解析方法,得到了板块交界面上的滑动缺损矢量分布。结果表明:滑动缺损矢量大小和方向都与菲律宾板块的运动速度吻合,最大值为7 cm/a,50%耦合分布都集中在10~30 km之间。用同样的观测数据和板块交界结构的数据,利用Yabuki-Matu’ura反演方法进行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Hori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由于两者不同的解析过程和不同的约束条件,日本东部对中部地区的冲撞效应在计算结果上出现了不同。通过比较和分析认为Hori方法能够比较客观和直接地反映观测数据的信息,而更适用于类似日本西南部观测数据比较密集的地区。
2007 Vol. 27 (1): 14-18 [摘要] ( 2539 ) [PDF 2956KB] ( 2556 )
19 东北地区现今地壳形变特征研究
孟国杰;申旭辉;伍吉仓;任金卫;EugeneARogozhin
 利用东北地区37个GPS测站1997~2005年的观测数据研究了该区现今地壳形变特征。结果显示:东北地区相对欧亚板块的位移速率矢量较小,平均为1.58mm/a,表明该区总体上比较稳定;有5个测站的水平位移速率在95%的置信水平上具有显著性,而其他测站则并不显著;辽西地区的几个测站显示出一致性的东南运动,可能是青藏高原东向运动的远程效应;靠近1999年Mw7.1和2002年Mw7.3深源地震震中的测站速率较小,说明这
两次深源地震对地表造成的形变并不明显。黑龙江东北部测站运动可能反映了北美板块向南楔入对欧亚板块的影响。
2007 Vol. 27 (1): 19-23 [摘要] ( 2562 ) [PDF 977KB] ( 2786 )
24 甘青块体东西部运动分界带的确定
崔笃信;王庆良;王文萍;胡亚轩
通过研究用1999~2004年多期GPS观测资料计算获得的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水平运动图像发现:甘青块体可分为东部块体和西部块体,它们的运动状态存在明显的差异,2001年11月14 日昆仑Ms8.1地震后,其差异表现得尤为明显。进一步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确定了分界带的位置:分界带的整体走向为北东向;北部位于金昌与武威之间;中部在祁连山东部、门源以西;南部位于德令哈以东青海湖以西的地方。并对形成这种运动态势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2007 Vol. 27 (1): 24-30 [摘要] ( 2698 ) [PDF 5046KB] ( 4024 )
31 渤海及邻区3次7级以上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
赖晓玲;李松林;孙译
对人工地震剖面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插值处理,得到了渤海及邻近区域的地壳厚度图,并结合其他地球物理结果,对1969年至1976年在渤海及邻区发生的3次7级以上大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提出了一些初步看法: 渤海地区为一上地幔隆起中心,最薄处地壳厚度只有28 km;同时,该地区也是高热流值中心、地壳垂直形变中心和居里面上隆中心;隆起区为一北北东向条带,与郯庐断裂位置相吻合;渤海、海城和唐山3个大地震均发生于该隆起区的边缘,可能与上地幔隆起作用所引起的应力场和热异常活动所引起的热应力场有关。
2007 Vol. 27 (1): 31-34 [摘要] ( 1785 ) [PDF 1307KB] ( 2846 )
34 福建地倾斜固体潮特征及其动态组合分析
傅再扬;危福泉;吴绍祖;龙政强
计算了福建1990~2004年的地倾斜EW和NS两分量的固体潮潮汐因子,绘制了动态组合的3种特征量(扩容、剪切应变、介质各向异性)全程时序曲线图,并分析了与中强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福建沿海,海潮是决定倾斜固体潮特征的主要因素;福建发生4.5级以上中强地震或台湾发生7级以上强烈地震时,地倾斜固体潮潮汐因子动态组合特征量与之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2007 Vol. 27 (1): 34-39 [摘要] ( 2834 ) [PDF 2188KB] ( 3084 )
40 水口水库诱发地震特征与发震断裂的探讨
林松建;黄昭;连玉平;游良斌;陈为伟
基于水口水库诱发地震震源机制解及震中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水口水库诱发地震的发震断裂。通过对ML4.1地震及后期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对比,认为ML4.1地震的发震断裂为北西向的闽江断裂带。
2007 Vol. 27 (1): 40-44 [摘要] ( 1853 ) [PDF 3600KB] ( 2621 )
理论、方法研究
45 卫星测高波形重跟踪算法在南极应用的比较
鄂栋臣;杨元德;
在阈值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波形重跟踪算法——改进阈值法;采用Envisat数据计算,从数据利用率及距离改正标准差两方面,根据波形宽度分区对阈值法、OCOG以及Beta-5等3种算法作了比较,证实了改进阈值法在南极区域更为有效。
2007 Vol. 27 (1): 45-49 [摘要] ( 2478 ) [PDF 1300KB] ( 4430 )
50 基于改进的高斯-牛顿法的非线性 三维直角坐标转换方法研究
罗长林;张正禄;邓勇;梅文胜;陈本荣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高斯-牛顿法的非线性空间三维直角坐标转换的方法。该方法解决了传统空间三维直角坐标转换中采用的线性模型不适合大旋转角的难题,具有计算简便、收敛速度快、不依赖7个坐标转换参数初值、便于程序实现等特点。最后通过模拟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2007 Vol. 27 (1): 50-54 [摘要] ( 2059 ) [PDF 464KB] ( 4614 )
55 非线性半参数模型最小二乘核估计参数分量的统计性质
张松林;张昆;王新洲
基于非线性半参数模型最小二乘核估计,给出了其参数分量的统计性质,即在一定正则条件下,估计的参数分量具有渐近正态性和有偏性,并推导了所估计参数分量的渐近方差公式。
2007 Vol. 27 (1): 55-58 [摘要] ( 1943 ) [PDF 346KB] ( 3306 )
59 SAR干涉图滤波与相位解缠算法比较研究
李陶;张诗玉;周春霞
在L P 范数框架下,对经典的相位解缠算法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将解缠算法分为3类,并利用多种解缠方法对伊朗Bam地区的地形SAR干涉图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Goldstein滤波方法有效地减少了残点和枝切线的分布,提高了干涉图的视觉效果和信噪比。基于网络流的L 1范数方法可以得到最优的全局解,但运算效率较低;L 2范数方法也能得到较好的全局解,运算效率较高;L 0范数方法不能得到很好的解缠结果,存在较多的断点和不确定性,但是运算速度极快。
2007 Vol. 27 (1): 59-64 [摘要] ( 2803 ) [PDF 5068KB] ( 4839 )
65 采用新型大地坐标系进行地形变分析的探索
施一民;
分析了现有几种水平位移分量的表述形式,并提出了基于新型大地坐标系表述水平位移的设想。新大地坐标与大地经纬度之间具有严密的转换关系,可用它来表述形变点在椭球面上沿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水平位移分量。以长度作为坐标参数的新型大地坐标系,能方便而精确地实现椭球面上的解算,有着简洁的椭球面第一基本形式,能使平面点位及水平位移基于同一种坐标进行表述,这将有助于对地壳应变场的表示和确定。
2007 Vol. 27 (1): 65-68 [摘要] ( 2678 ) [PDF 457KB] ( 3003 )
69 同震变形中模型分层和重力影响研究
袁旭东;汪汉胜;柯小平;王志勇;
利用同震和震后变形模拟软件包,以我国唐山7.8级地震和伽师6.8级地震为例,在考虑和忽略重力两种条件下,分别采用弹性半空间均匀模型和分层模型,模拟和比较了同震地表水平与垂直形变的差异,结果发现模型分层和重力的影响非常显著,超过了可观测到的量级。表明在应用Okada模型分析类似震例时模型分层和重力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2007 Vol. 27 (1): 69-76 [摘要] ( 1961 ) [PDF 2716KB] ( 3475 )
77 空气阻力与科里奥利力对绝对重力测量的影响
张赤军;张为民

高精度绝对重力观测已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地球物理与地球动力学的研究中,而许多外界因素对它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其中空气阻力和科里奥利力的影响在地学界很少讨论。对这两方面的影响作了阐述,同时从理论上对FG5绝对重力仪的真空度要求(1.3332×10 -3~1.3332×

10 -4 Pa)加以证明,对如何减弱这些影响提出了建议。

2007 Vol. 27 (1): 77-79 [摘要] ( 2428 ) [PDF 541KB] ( 4052 )
80 地铁隧道变形的神经网络法预测
潘国荣;
基于神经网络法处理非线性问题的优势,探讨了神经网络法用于地铁隧道变形预测中影响网络收敛的各技术参数的选择问题,提出了防止网络训练过拟合及局部最小的方法。
2007 Vol. 27 (1): 80-84 [摘要] ( 1715 ) [PDF 604KB] ( 3327 )
85 基于卫星轨道特征的低轨卫星星历参数拟合法
马开锋;彭碧波;洪樱
在分析低轨卫星轨道变化特征的基础上,考虑GPS广播星历参数的物理意义明确、生成速度快、精度高、参数少等特点,设计了一套适于低轨卫星在轨位置计算的星历参数,并对其算法进行了试算。同时对GPS广播星历15参数法与设计的25参数法进行了拟合对比,结果表明,同样条件下25参数法应用于低轨卫星轨道拟合时精度较高。
2007 Vol. 27 (1): 85-90 [摘要] ( 2030 ) [PDF 1421KB] ( 3870 )
91 地脉动观测台阵定位误差影响的仿真研究
廖成旺;邓涛;丁炜;谭耀银;陈亮;
为研究地脉动观测台阵中观测点之间的定位误差带来的影响,计算了在两种瑞利波频散模型\,3种不同的圆周半径以及19种观测位置等多种情况下由6种定位误差引起的瑞利波相速度相对误差,结果表明:由于圆周上观测点数目有限,在不存在定位误差时,相速度误差也是存在的,随观测点位置的不同,相速度相对误差存在差异,其最大值约为最小值的3倍。减除这种由于圆周上观测点数目限制带来的误差因素之后发现:当定位误差小于1%时,定位误差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在定位误差为1%时,其引起的相速度相对误差为0.4%左右;定位误差为1%~10%时,其引起的相速度相对误差随定位误差的增大近似成比例地上升,比例因子为2.5左右。
2007 Vol. 27 (1): 91-95 [摘要] ( 2650 ) [PDF 702KB] ( 3630 )
96 GPS /VRS网络实时精密轨道改正算法研究
李成钢;黄丁发;周东卫;周乐韬;熊永良;徐锐
分析了卫星轨道误差对于GPS/VRS网络的影响,并利用IGS精密预报星历和GPS广播星历信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GPS/VRS区域参考站网络的VRS精密轨道实时改正数法。基于四川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SGRSN)和南加州集成GPS观测网络(SCIGN)实测数据的分析表明,与现有常规网络内插轨道改正方法相比,新方法具有更高的轨道误差改正精度,相对改正理论精度优于0.004×10 -6,使轨道误差对100 km以内的RTK定位影响为亚毫米级,适用于GPS/VRS网络厘米级动态RTK定位的精密轨道误差改正。
2007 Vol. 27 (1): 96-99 [摘要] ( 2143 ) [PDF 2095KB] ( 3505 )
100 工程测量中一类参数曲线的拟合
陈基伟
测量中经常遇到一些特殊参数曲线,已知它的类型,但需要了解它的参数。不同于以往基于最小二乘距离作为拟合函数(不符合度)进行拟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欧氏距离的不符合度拟合算法,按照非线性方程解法求取了各项参数,并通过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这种拟合算法容易得到稳定解且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由于这种拟合函数较易构造,因此对于其它类参数曲线拟合亦便于采用。
2007 Vol. 27 (1): 100-103 [摘要] ( 2659 ) [PDF 690KB] ( 3442 )
104 ICESAT/GLAS激光脚点定位及误差分析
范春波;李建成;王丹;张燕;石晓春
阐述了ICESAT卫星星载地学激光测高系统(GLAS)激光脚点定位原理,给出了具体的GLAS脚点定位算法以及数据处理流程,分析了激光测高的误差源,并总结了GLAS不同产品各项误差的量级以及误差的标准偏差。
2007 Vol. 27 (1): 104-106 [摘要] ( 2821 ) [PDF 926KB] ( 4573 )
107 HVF方法在GPS多路径效应研究中的应用
周晓卫;戴吾蛟;朱建军;邹峥嵘
提出了基于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的Vondrak滤波方法(简称HVF),并将其用于GPS多路径效应的研究。通过对实际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合理地选取Vondrak平滑因子,最大限度地削弱测量的随机误差,有效地分离观测资料序列中的信号与噪声。利用该方法提取多路径模型,并根据GPS多路径效应周期性重复的特性,可有效地削弱多路径效应对观测结果的影响,从而提高GPS定位精度。
2007 Vol. 27 (1): 107-111 [摘要] ( 2075 ) [PDF 2648KB] ( 3211 )
综述
112 星载GPS精密定轨进展及其数学模型
郑作亚;黄珹;卢秀山
在星载GPS精密定轨原理基础上进行了星载GPS低轨卫星定轨的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定轨过程中线性组合、非差和差分的函数模型形式,分析了不同函数模型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定轨中的解算思路和计算模型,分别进行了一步法、两步法、动力学法、减缩动力学法、几何法和运动学法定轨的分析。
2007 Vol. 27 (1): 112-118 [摘要] ( 2090 ) [PDF 650KB] ( 3539 )
科研简报
119 中国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设计覆盖范围的探讨
郝晓光;陈晓峰;张赤军;柳林涛;胡小刚
根据“北半球版世界地图”表示的概念,探讨了中国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的设计覆盖范围。指出其往东即向太平洋方向延伸的设计较合理,而往北极方向的延伸距离不足。此设计有可能影响二代卫星导航系统作用的发挥,建议增加中国及周边地区的覆盖范围。
2007 Vol. 27 (1): 119-122 [摘要] ( 2438 ) [PDF 1315KB] ( 3623 )
观测技术
123 GPS与形变仪器观测固体潮方法的初步比较
吴培稚;徐平;邢成起;尹继尧;赵桂儒;樊智勇;袁学明
由于GPS观测方法在有源性、点观测、数据成分、数据剔除、数据预处理、比较基准、基础数据的惟一性等方面,与伸缩仪、水平摆倾斜仪等形变观测方法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为了了解GPS测量的特性,选择固体潮为观测对象,比较了GPS与伸缩仪等形变观测仪的异同。从延庆、东三旗、十三陵等台相关设备实测结果来看,GPS观测到的固体潮在形态上与理论值和伸缩仪等设备观测结果十分相似,但幅度要大得多,垂直分量最大日幅差接近100 mm。
2007 Vol. 27 (1): 123-127 [摘要] ( 2031 ) [PDF 1151KB] ( 3533 )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继续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保持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收录
· 我刊464篇论文入选中国知网《学术精要数据库》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被EBSCO数据库收录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入选《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 本刊执行主编柳建乔当选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
更多...    
 
·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3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编辑部© 鄂ICP备18025169号-1
地址: 武昌洪山侧路40号 邮编: 430071
电话: 027-87864009 E-mail:jgg09@163.com QQ群:550844997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