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开放获取声明 | 问题解答 | 联系我们 | English Version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主编远程办公
        常务副主编办公
        编辑远程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期刊检索
        Email Alert
        
 
        作者署名与作者单位
        怎样写摘要
        固体潮理论值天顶距微分公式补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编辑部稿件处理流程图解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2022年11期刘慧敏附录
        2020年12期附录A
        常见基金项目标注参考翻译
        《地应力测量中钻孔偏心分析》文章公式勘误
        范文
        与本刊相关的中图分类号
        常用校对符号一览表
        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版权转让协议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当期目录
 
2019年 39卷 增1期
刊出日期:2019-04-13

水库地震
   
水库地震
1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在地质构造识别中的应用——以丹江断裂为例
程 邈,傅焰林,查雁鸿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在的鄂西山区发育有多条较大规模的断裂带,因此对该地区断裂的深部特征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对该区域内的丹江断裂进行探测,得到丹江断裂的深部地质形态,并且效果明显。该成果不仅揭示了丹江断裂的地质信息,也对后续其他勘探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2019 Vol. 39 (增1): 1-5 [摘要] ( 1061 ) [PDF 17236KB] ( 1398 )
6 地球物理勘探在内陆盆地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以江汉盆地为例
周 舟,康 波,李俊超

对活动断层的探测目前主要是依托地球化学的方法通过测量地氡气体的含量来检测断层的活动性,该方法经济实用,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相对于地球化学方法,地球物理方法更多样,在勘探程度较高的内陆盆地,地球物理资料在内陆盆地已经基本完成全覆盖,而我国西北地区的地震常常发生在内陆盆地,因此,综合利用现有的地球物理资料来监测断层的活动性,可为地震的分析预报工作提供思路和支持。

2019 Vol. 39 (增1): 6-10 [摘要] ( 1056 ) [PDF 9167KB] ( 1312 )
11 安宁河断裂断层滑动速率和闭锁深度研究
马洪飞

选取研究区内资料比较完整且处理方法成熟、结果相对可靠的CMONOC-Ⅰ和CMONOC-Ⅱ1998~2013年的GPS台站速度场资料,计算安宁河断裂两侧的相对速度场,并分别投影到平行于断层和垂直于断层的方向,得到相对速度剖面。由相对速度剖面远场拟合结果得出,安宁河断裂为左旋走滑断层,滑动速率为(8.9±0.9) mm/a,垂直断层方向上形变特征较小,收缩速率为(2.3±0.9) mm/a。根据位错理论,利用断层滑动速率反演得到安宁河断裂的最优闭锁深度约为3 km。

2019 Vol. 39 (增1): 11-14 [摘要] ( 1302 ) [PDF 3755KB] ( 1413 )
15 丽江-小金河断裂带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特征研究
张赛鹏,杨少敏,黄 勇

利用1999~2007年和2009~2017年多期GPS水平速度场数据,在活动地块划分的基础上,采用DEFNODE负位错反演程序计算了川滇菱形块体中丽江-小金河断裂带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特征,并结合反演结果对该断裂带强震危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前,丽江-小金河断裂带中段闭锁程度最强,闭锁深度在20 km以上,同时滑动亏损高值也出现在该段;汶川地震后,丽江-小金河断裂带中段闭锁程度北段有所加强,南段基本不变,说明汶川地震对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北段和中段有促进作用,对南段影响较小。结合历史地震情况分析认为,丽江-小金河断裂带中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强震危险性要高于南北段。

2019 Vol. 39 (增1): 15-18 [摘要] ( 1094 ) [PDF 8525KB] ( 1446 )
19 地壳和上地幔地震各向异性研究进展
郑运杰,王 杰

在区域应力作用下,地壳中形成广泛分布的定向排列充液微裂隙,这是导致地壳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随着深度的增加,中下地壳各向异性可能与矿物晶体的晶格优势排列有关;而上地幔各向异性主要是由橄榄岩的晶格优势排列引起。剪切波分裂是介质各向异性的一种直观表现,可以用剪切波分裂参数,即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延迟时间(φ,δt)来表征地震各向异性。目前,SAM 方法和SWAS 方法是研究地壳各向异性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最小切向能量法SKS 波分裂分析则被广泛应用于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地震应力预测是地壳近震剪切波分裂分析的应用热点。上地幔SKS剪切波分裂数据可用来约束板块的绝对运动模型,地壳剪切波、地壳运动速度场观测以及地幔剪切波的综合分析来研究壳幔耦合变形模式。

2019 Vol. 39 (增1): 19-25 [摘要] ( 1085 ) [PDF 7147KB] ( 1353 )
26 利用小震与强震震源机制解反演鄂西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
董彦君,何 凯,杜承宸,王 杰

利用seis-cap和P波初动方法对2009-01-01~2016-12-31发生在鄂西地区的361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进行计算,应用网格搜索法获得鄂西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所得应力场结果基本上覆盖整个鄂西地区。研究结果表明,鄂西地区构造应力场具有以下特征:①鄂西北地区的S1轴方向为17°~18°,S3轴方向为309°~310°,R值为0.6,可能是由于华北克拉通向南俯冲挤压碰撞形成的近南北向的主压应力造成的;②中部地区的S1轴方向为255°~257°,S3轴方向为134°~136°,R值为0.8,可能与喜马拉雅隆起带动鄂西地区形成掀斜构造有关,形成近东西向的主压应力;③鄂西南地区反演所得的S1轴方向为107°~108°,S3轴方向为266°~267°,R值为0.4,可能受到扬子地台上外来岩席逆冲推覆作用所形成。

2019 Vol. 39 (增1): 26-28 [摘要] ( 1088 ) [PDF 3990KB] ( 1549 )
29 三峡蓄水对仙女山断裂北段附近地震活动影响研究
杨 帆,廖武林

选取2013-09至2015-08两个蓄水周期间仙女山断裂附近的地震,使用三峡台网和流动台站记录的波形和震相数据,采用结合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定位法对该区域进行精定位,比较双差定位前后震中分布和震源深度分布差异,发现后者得到的震中分布更加集中,得到的平均震源深度更浅。以后者的结果为依据,结合该期间三峡水库蓄水周期变化,给出水库蓄水对仙女山断裂北段地震活动的影响,探索三峡水库地震成因,为三峡水库地震趋势判定提供依据。

2019 Vol. 39 (增1): 29-34 [摘要] ( 1039 ) [PDF 5505KB] ( 1258 )
35 湖北巴东5.1级地震成因分析
李 垠,特木其勒,张亦梅

通过实际地震影响场、场地特征以及地震波频谱等3个方面的初步分析,确定巴东5.1级地震主要是由于水库蓄水引发,不排除内部塌陷的可能性。

2019 Vol. 39 (增1): 35-38 [摘要] ( 1136 ) [PDF 7588KB] ( 1498 )
39 丹江口水库诱发地震波形衰减关系研究
李俊超,王孝鄂,康 波

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00年以来的丹江口水库诱发地震进行了重定位,采用ZAM非线性时频分析方法对丹江台记录的不同深度的地震波形进行时频分析,整理分析了地震波主频最大值、频率宽度与库区距离、震源深度的衰减规律。结果表明,震源深度相同时,地震波主频最大值随距离库区的增加而缓慢增加,频率宽度分布规律不明显,在10~25 Hz之间。距离库区相同时,地震波主频最大值随着震源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频率宽度在震源深度6 km以后分布可达25 Hz。

2019 Vol. 39 (增1): 39-43 [摘要] ( 1043 ) [PDF 4850KB] ( 1590 )
44 2018年8~9月云南3次M5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
黄 颂,姜楚峰

2018-08~09云南发生3次M5地震,通过分析全国地磁台站的观测资料,发现以下震前地磁异常特征:①震前震中附近出现低点位移异常,异常出现后38 d内,连续发生3次M5地震,地震与低点位移线距离均不超过70 km,且均发生在低点位移线与中国边境围成的区域;②在低点位移异常当天,震中附近台站地磁Z分量观测曲线12:00前后呈现出反相位变化,在空间上形成与低点位移线不重合的明显反相位分界线,分界线几乎正好经过3次地震震中。分析震例低点位移线与地磁日变化曲线,反相位分界线在空间走向上不完全一致,为理解低点位移异常或地磁日变反相位异常与地震关系提供了一种思路。

2019 Vol. 39 (增1): 44-46 [摘要] ( 941 ) [PDF 4098KB] ( 1356 )
47 麻城地震台面波震级偏差分析
章 婷,胡 洪,张 念,刘炜健

收集了麻城地震台2012~2015年记录到的地震观测报告,挑选了有面波震级的地震,共选出震级M≥4.0的地震958个,计算了其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公布的震级的偏差。在仿真中长周期测定的面波震级中,有658个地震的震级都偏大,在仿真长周期时,麻城台震级偏大的有411个,震级相等的有129个,震级偏小的有418个。分别按照震级分布和震中距分布来计算平均偏差和标准误差,在仿真中长周期量取面波震级时,麻城台的震级偏差均值全部为正值,在长周期下其震级偏差均值有正有负;标准误差基本成正态分布。麻城台的震级偏差值在-1.9~1.7范围内,其偏差值较大,远远超出了正常偏差值范围(<0.3)。通过查找麻城台地震数采配置参数文件,发现传递函数值不在正常范围内,可能是正弦标定出错,没有输入正确的灵敏度值。

2019 Vol. 39 (增1): 47-49 [摘要] ( 1152 ) [PDF 3100KB] ( 1431 )
50 金坛储气库InSAR形变监测研究
郭利民,武志德,陈 威,乔学军

利用2015-03至2018-03的51景Sentile卫星雷达影像,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金坛盐穴储气库及周边区域地表沉降进行监测,发现该区域存在长期形变,呈现一种逐年下降的趋势,其年变化量大概在12 mm左右;同时具有短期内的周期性形变,呈现出春夏季以隆升为主、秋季开始下降、冬季较平稳的周期性变化。

2019 Vol. 39 (增1): 50-54 [摘要] ( 1049 ) [PDF 15297KB] ( 1533 )
55 高频GNSS卫星钟差估计及其地震学应用
盛剑锋,谭 凯,张彩红

为适应在地震发生阶段的地面动态形变要求,利用高频GNSS观测数据,采用精密单点定位方法监测同震动态高频形变,发现采用1 s采样率估计卫星钟差,定位平均精度达到1 cm。同时分析了1 s、5 s估计卫星钟差监测芦山地震地面动态形变,震中50 km范围内同震波形明显,且符合地震波传播特性;监测站最大振幅达到69 mm,震动时间为30 s;在100 km范围之外的同震动态形变宜采用1 s采样率钟差解算精密单点定位,与双差网解相对定位地震动态监测效果相同。

2019 Vol. 39 (增1): 55-59 [摘要] ( 1202 ) [PDF 7347KB] ( 1433 )
60 基于四分位法研究强震前Alpha数据异常特征
钱 庚,赵庶凡,王建伟

利用2010~2016年Alpha场强与相位数据,使用滑动四分位法分析了西副台-雅安台路径上的6次7级以上强震前的异常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环境平静的时段,在震前10 d内场强与相位数据分别出现53次和27次疑似的地震前兆异常,异常事件具有随机性,并且无固定的时间。场强数据表现为短时间的突跳和长时段的异常高值或低值,最大扰动幅度接近35 μV/m;相位数据表现为短时间的微小突跳以及形态截然不同的扰动,最大扰动幅度可达100 μs。异常的扰动幅度可能与电波信号的发射频率有关,频率越低,异常扰动的幅度越明显。

2019 Vol. 39 (增1): 60-64 [摘要] ( 960 ) [PDF 8446KB] ( 1434 )
65 一种基于球谐函数的全球电离层TEC建模方法及其精度评定
栾忠正,林 剑

为了研究地震的电离层效应,提出一种利用GNSS数据对全球电离层TEC建立球谐函数模型的方法,并借助IRI与仿真数据对该方法进行精度评定。将建模结果与CODE给出的结果相比,GIM相符,内符合精度相当;由仿真数据建模结果与IRI标准值对比,精度相差不到4 TECu。结果表明,该建模方法稳定,模型精度可靠,所得的GIM能够用来进一步研究地震的电离层效应。

2019 Vol. 39 (增1): 65-70 [摘要] ( 1773 ) [PDF 13716KB] ( 1864 )
71 基于三频观测组合的北斗周跳探测与修复
李良发,高 鹏

基于伪距相位组合和无几何相位组合三频周跳探测的基本原理,推导了周跳探测的阈值条件,研究了组合系数的选取标准。分别筛选了两组较优组合对不同采样率的北斗三频实测数据进行周跳探测分析,并联合两种方法构造三组线性无关的组合,采用搜索法,以1范数最小为准则,对三频周跳进行修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选取的较优组合均能有效地探测所有模拟周跳,但探测效果受采样间隔的影响,联合两种方法可准确地修复三频载波上发生的任意大小周跳,且搜索算法易实现。

2019 Vol. 39 (增1): 71-75 [摘要] ( 1005 ) [PDF 3748KB] ( 1405 )
76 一种利用信号转发器检测GNSS接收机内部噪声水平的方法
刘正华,刘海波,彭友志

基于信号转发器的工作原理和GNSS接收机内部噪声水平的定义,提出利用信号转发器来检测GNSS接收机内部噪声水平的方法。通过与传统零基线法和超短基线法进行实验比对,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19 Vol. 39 (增1): 76-78 [摘要] ( 920 ) [PDF 2309KB] ( 1370 )
79 World Stress Map及其在判定地震活动中的应用
郑思源,李盛乐,刘 坚,刘珠妹,刘小利

回顾了世界应力库(world stress map,WSM)30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介绍了WSM数据库的资源组成、资源质量、资源数量、资源规则和资源标识等基本情况以及最新进展,对比了WSM中国地区和中国地壳应力环境数据库的数据结构、数据量、数据质量。援引已发地震为例,初步探讨了WSM在地震前后主压应力场随时空变化的两种现象:一是临大震前中小震的震源机制解主压应力σ1由混乱趋于一致的现象;二是对小区域小震而言,主压应力场与WSM并不一致,而呈现复杂、多变状态。为此,利用WSM数据判定临震与否,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2019 Vol. 39 (增1): 79-84 [摘要] ( 1132 ) [PDF 9721KB] ( 1175 )
85 ARMA预测模型及其在前兆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罗 棋,周 洋,吴艳霞,李查玮

ARMA预测模型具有可靠性与高效性的特点,结合前兆仪器数据,采用Matlab进行建模预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ARMA预测模型短期预测精度高,能有效地识别前兆仪器异常信息,对预测预报及仪器异常判断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

2019 Vol. 39 (增1): 85-87 [摘要] ( 1185 ) [PDF 2178KB] ( 1434 )
88 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震例挖掘分析
陈晓琳,李盛乐,刘小利,刘珠妹

智能分析方法中最常用的是神经网络方法,但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极小值和过学习而导致低精度,而支持向量机模型在小样本、高维度、非线性数据建模上表现出良好性能,但目前将支持向量机模型应用于大规模历史震例的分析挖掘较少。以《中国震例》中208次历史地震数据资料为依托,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与震级最相关的震前异常作为输入变量,建立支持向量机回归的震级预测模型。实验结果显示,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能够高效地建立地震异常指标和震级之间的模型,并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度。

2019 Vol. 39 (增1): 88-92 [摘要] ( 1008 ) [PDF 4249KB] ( 1280 )
93 地震预警震级测定方法初探
印苏文,何 凯

地震预警系统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中地震震级快速计算是地震预警技术研究中的难点。目前,不同的地震预警震级估算方法普遍存在结果离散较大,不能准确地获得预警地震震级。利用61个震例资料,采用特征周期与位移峰值两种方法计算预警震级,并分析对比两种方法计算的预警震级的实际情况,认为τc、Pd两种方法都可作为预警震级计算的可靠参考。

2019 Vol. 39 (增1): 93-96 [摘要] ( 1034 ) [PDF 4118KB] ( 1305 )
97 三峡地区地震信息对外快速发布技术研究
申学林,丁文秀,王 墩

地震行业门户网站上对外发布的地震速报信息是重要的防震减灾信息。总结和分析了地震速报信息在门户网站上发布时间滞后的问题及原因,同时结合湖北省防震减灾信息网地震速报信息对外发布的实际情况,为实现地震速报信息对外快速发布提出了改进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9 Vol. 39 (增1): 97-99 [摘要] ( 943 ) [PDF 5937KB] ( 1511 )
100 基于虚拟化平台的地震业务论坛开发与实现
周 洋, 吴艳霞,罗 棋,李查玮

开发一套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Vmware虚拟化服务器平台的地震业务讨论论坛,旨在给人们提供一个业务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该平台,人们可以交流心得,上传和下载学习资料等。

2019 Vol. 39 (增1): 100-101 [摘要] ( 891 ) [PDF 2298KB] ( 1318 )
102 一种应用于地震数据采集的事件驱动型嵌入式软件设计
李查玮,吴艳霞,周 洋,罗 棋

以地震数据采集的功能需求为背景,结合嵌入式软件的特点,提出基于事件驱动方式的框架应用。通过对事件驱动框架的概念、事件的发送方式以及事件的分派机制的详细介绍,结合地震数据采集的相关功能要求,简要设计了一个事件驱动型的嵌入式软件框架结构。

2019 Vol. 39 (增1): 102-105 [摘要] ( 935 ) [PDF 3195KB] ( 1219 )
106 宜昌台前兆数据自动下载的实现
张 毅,张 辉, 龚自禄,钱 山

地震台站前兆原始数据保存通常是每天在仪器网页上人工下载前一天的数据,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现错传、漏传至原始数据丢失的情况。通过提取当前系统时间、分析前兆数据URL规律,得到前一天数据链接地址,利用CURL将得出的URL逐个下载、添加到Windows计划任务中,实现对宜昌台数十套前兆仪器前一天数据的定时自动下载。

2019 Vol. 39 (增1): 106-107 [摘要] ( 949 ) [PDF 3095KB] ( 1274 )
108 基于清单式的地震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实践
刘 可,方中奎,彭懋磊,吕 筱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地震监测业务面临着内部信息系统数据不断增加、新技术不断引入、管理要求不断提升导致管理难度增大的问题,形成一套切实可行且能实实在在并落地执行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地震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已成为地震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以等级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O/IEC27001)、《保护基本要求》管理部分为参考,探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落地执行的实施对策。

2019 Vol. 39 (增1): 108-110 [摘要] ( 942 ) [PDF 3295KB] ( 1384 )
111 社会工程学对湖北地震信息服务系统安全等级测评的影响
彭懋磊,吴 昊,吕 筱,刘 可

在信息安全领域中,社会工程学意义上的入侵和攻击是利用人性本身的情感、私欲或者疏忽来摧毁瓦解信息服务系统防火墙、网闸、堡垒机等安防设备的常用手段,而不仅仅只是通过技术手段找到系统的漏洞来实现攻击。这种攻击被利用在入侵的很多方面,从社会工程学的层面进行防范成为信息服务系统安防措施部署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结合社会工程学层面上对信息服务系统的攻击特点,重点对社会工程学带来的信息安全威胁进行了分析,并就湖北地震信息服务系统安全等级测评中对社会工程学的测评事项进行了初步探讨。

2019 Vol. 39 (增1): 111-115 [摘要] ( 908 ) [PDF 4762KB] ( 1272 )
116 基于Wi-Fi传感器网络的地震台站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吴 昊,彭懋磊,刘 可,特木其勒,张亦梅

针对无人值守地震台站观测环境监测系统布线复杂、建设周期长、布设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采用多种传感器对观测环境粉尘浓度、温湿度、VOC浓度以及有害气体等进行实时采集,嵌入式微处理器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并行处理压缩,并通过ESP8266 Wi-Fi无线模块网络实现数据的传输及组网,上位机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接收传感器数据,实现对地震台站环境监测;并给出了无线传感器环境观测采集节点的硬件设计和软件流程。实际测试表明,该系统工作稳定,采集数据精度高,易于布设、拓展,可广泛应用于复杂环境条件下的环境监测。

2019 Vol. 39 (增1): 116-120 [摘要] ( 942 ) [PDF 4599KB] ( 1357 )
121 基于地震监测台站网络进行物联互连原理的探讨
龚自禄,张 辉,赵 瑞,金成林,宋潇潇,安一凡

通过分析通用的物联网模式,从物联服务域和网络接入域两个模块进行深入分析,物联服务域的主要部分包括站点和站点测认证服务,网络接入域主要包括接入点和接入点测的认证服务,这两个模块的安全沟通机制——四次握手沟通机制是网络互连关键部分,通过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对地震台站多学科-多型号仪器实现物联接入有很重要的意义。

2019 Vol. 39 (增1): 121-124 [摘要] ( 953 ) [PDF 3297KB] ( 1462 )
125 四川省经济数据网格化
张亦梅,李 垠,刘 可,黎永东,彭懋磊,吴 昊,吕 筱

综合土地利用经济模型和夜间灯光经济模型的优点,将灯光数据与土地利用数据耦合,引入人口公里网数据,进一步约束了空间分布,采用经济网格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区域内部的国内生产总值差异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更好地为地震灾害评估服务。

2019 Vol. 39 (增1): 125-127 [摘要] ( 1341 ) [PDF 4271KB] ( 1214 )
128 排桩内支撑支护结构深基坑冠梁侧压力分布分析
芦 芳

结合武汉某深基坑排桩内支撑支护工程现场监测数据与现象,总结出内支撑系统的冠梁位移的变化规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运用平面整体分析法对内支撑平面框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考虑了位移对土压力分布的影响,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和现象得出:采用梯形分布对支撑系统进行设计相对合理,而采用传统矩形分布型式来进行设计偏于不安全,采用三角形分布型式来进行设计则偏于保守。

2019 Vol. 39 (增1): 128-132 [摘要] ( 939 ) [PDF 6221KB] ( 1229 )
133 砌体结构地震倒塌仿真技术现状及探讨
方 杰,杨易飞

针对国内外砌体结构地震倒塌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计算模型、本构关系和数值方法3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指出当前仿真中关键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并简要探讨了今后砌体结构地震倒塌仿真技术发展的方向。

2019 Vol. 39 (增1): 133-136 [摘要] ( 1016 ) [PDF 4086KB] ( 1280 )
137 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的岩石非线性本构模型研究及其验证
胡 浩,秦小军,虞金鑫

基于岩石蠕变本构模型的串并联关系,引入一种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的软体流变元件和一种非线性的黏塑性体,创建一种新的三元件非线性岩石蠕变模型,并推导出该模型的蠕变方程。通过改变模型的参数,观察模型在不同参数下的流变力学响应,分析模型参数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流变指数n>0.2时,可以模拟岩石的加速蠕变阶段。应用Levenberg-Marquardt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绿片岩三轴蠕变试验结果进行参数拟合,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岩石蠕变的三阶段全过程,较好地反映了岩石的非线性蠕变特性。

2019 Vol. 39 (增1): 137-141 [摘要] ( 1043 ) [PDF 4250KB] ( 1266 )
142 某大体砼光纤光栅温度监测与基于实测温度的有限元计算
雷静雅,许家彬,邓声禄,方 杰

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手段,应用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对某广场基础底板缩尺模型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了监测。并通过实测的温度结果实时代入有限元进行二次修正计算,得到了更加贴近实测的温度与应力计算结果。工程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测试精度高、实时性好,计算结果更贴近于实测。该方法的采用在最大程度上为温控防裂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撑,适合在工程中推广应用。

2019 Vol. 39 (增1): 142-146 [摘要] ( 846 ) [PDF 6117KB] ( 1304 )
147 NTC热敏电阻在检波器扩频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江 勇,廖成旺,庞 聪

针对传统检波器固有频率较高而不适用于低频测量的问题,采用负电阻反馈法对其进行低频扩展,可以有效改进检波器低频响应。为降低温度对扩频后检波器内阻的影响,用负温度系数(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NTC)热敏电阻构成温度补偿电路。在选取温度补偿电路参数时,利用中值设计法便捷有效地得到了所需参数。结果表明,运用NTC热敏电阻补偿电路后 检波器内阻随温度变化明显降低,在-10~50 ℃温度区间通频带幅值变化小于0.2 dB。

2019 Vol. 39 (增1): 147-150 [摘要] ( 941 ) [PDF 2856KB] ( 1289 )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继续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保持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收录
· 我刊464篇论文入选中国知网《学术精要数据库》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被EBSCO数据库收录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入选《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 本刊执行主编柳建乔当选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
更多...    
 
·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3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编辑部© 鄂ICP备18025169号-1
地址: 武昌洪山侧路40号 邮编: 430071
电话: 027-87864009 E-mail:jgg09@163.com QQ群:550844997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