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7卷, 第增刊期 
刊出日期:2010-09-20
  

  • 全选
    |
    大地测量与地震研究
  • 张赤军
    . 2007, 27(增刊):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清代前期大地测量曾得到空前的发展,这是因为当时大地测量学在欧洲的发展和当局重视引进测绘人才和技术;但后来逐渐衰落,究其衰亡之根源:腐朽的政治制度是其根,不重视哲学、科学教育的落后的教育方式是其源。
  • 王黎;戚伍皑
    . 2007, 27(增刊): 6-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一种提高短基线相对精度的测定方法。 试验表明,在测角误差影响等同或小于测距误差影响的情况下,该方法能使短基线的相对精度提高4~6倍。
  • 李杰;殷海涛;张玲;董小娜
    . 2007, 27(增刊): 9-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简述山东地壳运动GPS观测网的建设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并对系统所得的初步结果进行分析,分析表明,该系统可产出连续、高精度的GPS基准站三维坐标及基线数据,可为地震监测和地壳运动的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GPS数据素材。
  • 李垠;陈俊华;张卫华;孙伶俐
    . 2007, 27(增刊): 14-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地震学和地质学基本原理,借鉴地震预报分析人员和野外作业专家的工作经验,以近期湖北巴东地区两次微震为例,采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制程序,通过图形识别和文本读取等方法实现了震源机制解的计算机自动判读。程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分析结果与人工方法分析的一致,同时具有精度高、处理速度快等优点。
  • 曾新平;王梅
    . 2007, 27(增刊): 19-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贵州省三板溪水库蓄水前后的地震活动特征与地震成因类型,
    认为三板溪水库蓄水后出现的地震成因类型可划分为水库诱发构造型和地壳表层卸荷型。
  • 孔宇阳;姚运生;李广洪;
    . 2007, 27(增刊): 24-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全球27个水库诱发地震的烈度资料,研究水库诱发地震的烈度衰减规律,
    结果表明:与同震级的构造地震相比,低震级时,水库诱发地震的烈度明显偏高,随着震级
    升高,与构造地震烈度的差距逐渐减小;水库诱发地震还具有震源浅、衰减快、影响范围小的特点。
  • 陈俊华;王墩;李垠;薛军蓉
    . 2007, 27(增刊): 28-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三峡水库二期蓄水后湖北省巴东地区微震波速比值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震前波速比降低,震后波速比回升,波速比值变化反映出地震前后震源区介质受到由水引起的微裂隙的破坏和溶蚀作用。
  • 王墩;王秋良;李井冈;袁丽
    . 2007, 27(增刊): 3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震源机制解表明:长江三峡水库巴东库段地震的发震应力是由库水荷载作用造成的。进一步分析认为,地震可能是库岸区浅地表岩层在库水荷载为主的水岩耦合作用下沿易滑结构面滑动的结果。
  • 吴海波;陈俊华;薛军蓉;罗俊秋
    . 2007, 27(增刊): 3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Mereu方法计算了2007年9月22日到10月7日发生在秭归罗圈荒地区微震群中的17次地震的震源参数和区域品质因子Q值,得到的Q值与频率的依赖关系为Q(f)=71.6f 0.808。与三峡库首区蓄水前后低的背景Q值比较,显示秭归罗圈荒地区微震群是一次普通的地壳介质应力调整。
  • 邹正波;徐如刚;李辉;康开轩;周新;
    . 2007, 27(增刊): 3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GRACE卫星的发展状况;根据强地震中长期预报需求,对卫星重力场模型的阶次截取并利用截取后的重力场模型进行重力变化试算,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 孙伶俐;薛军蓉;李垠;陈俊华
    . 2007, 27(增刊): 4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反映地震活动时、空、强特征的8个地震活动性参数,即地震频次N(M L≥2.0)、b值、η值、A(b)值、Mf值、Ac值、C值、D值,用因子分析法对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5.7级地震前活动异常特征进行研究,得到反映地震活动时、空、强异常特征的综合指标W fa、主要影响因子及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前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95.14%,即主影响因子数为4个,其贡献率分别为50.53%、23.50%、16.79%和4.33%。
  • 李欣;郭唐永;张念;骆天天;王培源;邹彤;
    . 2007, 27(增刊): 47-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介绍3种地心运动的计算方法。
  • 李志远;邢乐林;肖亮明;蒋胜华
    . 2007, 27(增刊): 49-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构造参考地球模型的观点解释重力归算的物理意义。通过对不同模型的比较表明,厘米级大地水准面的确定必须考虑地球内部质量分布的不均匀性,且密度数据的精度应达到0.001 g/cm 3
  • 张亦梅;杜瑞林;梁小熙;田永明
    . 2007, 27(增刊): 53-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中国大陆全球定位GPS台网数据和中国周边地区国际IGS站数据,研究了2006年12月中旬的
    磁暴对中国大陆上空电离层的影响。结果显示,该磁暴对中国大陆上空电离层的影响并不显著。
  • 张毅;顾春雷;王雷;徐如刚;李志平
    . 2007, 27(增刊): 58-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用GPS对台站数字化地震仪地理北方向的定位方法。试验表明,定向精度优于2′,完全满足地震仪器定向精度小于6′的要求。
  • 刘文清;黄仲;陈利锋
    . 2007, 27(增刊): 6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某大坝右岸围堰爆破,对爆破地震波三维空间的频谱、加速度、速度、动力放大倍数进行了研究,得到爆破地震波在砼重力坝的不同高度、不同方向、不同介质中的反应特性。
  • 李恒;魏贵春;特木其勒;王墩
    . 2007, 27(增刊): 6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区域地震地质灾害损失分析系统的开发。顾及不同用户的需求,资料搜集精度可调以适应不同经济水平,设计一组可以模拟减灾效果的功能模块,发展了基于反应谱的建筑物破坏模型,并考虑了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
  • 李垠;苏凯;李杰
    . 2007, 27(增刊): 67-7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Visual Basic对象嵌入技术(OLE Automation),将MapInfo作为一个对象使用,应用GIS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等功能,对地理信息系统平台MapInfo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对滑坡快速有效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并建立了区域滑坡稳定的综合判定标准。通过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对地震滑坡稳定性分析和综合评价,提高了地震诱发滑坡灾害稳定性分析的可操作性和空间地理信息的传输能力。
  • 雷静雅;汪芳;罗登贵;何涛;
    . 2007, 27(增刊): 7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基础隔震结构的工作原理和两种计算模型,结合工程实例采用时程分析法和Matlab程序模拟计算结构隔震和不隔震时的顶层响应,计算结果表明多层建筑采用基础隔震可以有效地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
  • 周云耀;姚运生;王墩;郑水明;刘汉钢
    . 2007, 27(增刊): 7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伊朗地震研究状况,分析中伊地震合作前景。
  • 张珒珒
    . 2007, 27(增刊): 77-7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初中毕业生地震科普知识的掌握情况,自行设计了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地震科普知识调查问卷,对100名武汉市初中毕业生进行现场调查。调查结果为良、中、差等级分别占4%、18%、78%。
    说明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地震科普知识掌握情况令人堪忧,应尽早加强中学生地震科普知识教育,
    以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
  • 李爱平
    . 2007, 27(增刊): 80-8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 金文正;
    . 2007, 27(增刊): 8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Kuh-e-Jahani盐丘是扎格罗斯山地区现今仍在活动的大盐丘之一,盐体从海平面以下约4 km处底辟上升到海拔近1.5 km的高度,由于不能承受自身重量而向四周扩展,四散分布的盐席记录了该区地壳搬运的历程。利用对盐丘形态和运动速度的观测结果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设定盐的粘度在10 16 ~10 17 Pa·s之间,盐丘表面的溶蚀速率为2~3 cm/a,在盐喷出口处上升速率为2~3 m/a。结果表明,在Kuh-e-Jahani地区因
    盐体的强烈挤出作用,可能使其深部的盐源几乎被抽空,并且这个盐丘不久就会因为其上部盐体的溶蚀作用大于盐喷作用而开始缩小。
  • 观测技术
  • 谭耀银;廖成旺;邓涛;赵凤花;丁炜;陈卫明;
    . 2007, 27(增刊): 87-9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降低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成本和功耗,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实现∑-△模数转换器中的数字抽取滤波器算法。通过采取查表法、倒序循环遍历法以及模拟循环寻址法等优化方法,以较低工作频率实现了四通道四级抽取滤波运算,达到了系统设计的要求。
  • 邹彤;郭唐永;周云耀;陈志高;林晖;王培源;李欣
    . 2007, 27(增刊): 91-9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KIS地震仪表系统的功能与软件的结构组成,对软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 王培源;谭业春;郭唐永;邹彤;李欣;沈基玲
    . 2007, 27(增刊): 94-9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一种基于压控振荡器和GPS技术的时间频率基准,实现可编程脉冲、频率输出,达到了长期稳定性与短期稳定性兼优的目的。
  • 朱威;郭唐永;李祝莲;
    . 2007, 27(增刊): 96-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内部资源,在FPGA中实现了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系统的设计。
  • 李祝莲;郭唐永;熊耀恒;朱威;
    . 2007, 27(增刊): 101-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游标法事件计时器的设计原理,给出基于现场可编门阵列(FPGA)的设计方案,并对实现游标法事件计时器的技术难点进行相关分析。
  • 丁炜;廖成旺;邓涛;谭耀银;
    . 2007, 27(增刊): 103-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一种基于异步比较法产生空满标志位,并利用锁存器实现标志位与时钟同步的FIFO,同时还给出了相应的Verilog HDL代码。该方法能提高时钟频率,节约版图面积。
  • 张明阳;郭唐永
    . 2007, 27(增刊): 106-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单总线技术的特点,并用C8051F330单片机设计基于单总线技术的温度控制系统。
  • 李家明;姚运生;梅建昌;张卫华;
    . 2007, 27(增刊): 110-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现有地下流体观测仪器单一、结构分散,稳定性较差、故障多,功耗大、运行成本高,有线通信方式网络故障率高,易遭雷击等诸多问题,设计了一体化的数字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
    并介绍该系统的组成和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 夏界宁;赵凤花;吴涛;李莹
    . 2007, 27(增刊): 115-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在传统激光测距仪设计思路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激光光源选择与人眼安全、光电探测器选择与接收前置放大电路的设计、光学系统设计以及噪声分析等方面的问题。
  • 李翠霞;蔡庆福;李树德
    . 2007, 27(增刊): 119-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经典和近代材料力学的理论对深井密封容器的耐压性能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及相关材料的特性,对科研课题所需的材料进行初步筛选,给出一定安全系数下容器的最小壁厚。
  • 沈基玲;郭唐永;王培源;
    . 2007, 27(增刊): 122-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原子钟的原理、发展状况和应用,并比较它们的主要功能。
  • 马武刚;胡国庆
    . 2007, 27(增刊): 126-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以MSP430低功耗单片机为基础,结合24位高精度的A/D模/数芯片和PTR8000无线数传模块给出小型无线数据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
  • 杨建;胡国庆;吴艳霞
    . 2007, 27(增刊): 130-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了一种用于工程监测的高精度倾斜仪。实验结果表明,该倾斜仪达到了设计目标,能满足工程监测应用的要求。
  • 赵凤花;廖成旺;夏界宁;谭耀银
    . 2007, 27(增刊): 133-136.
    摘要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如何应用Matlab设计级联梳状(CIC)滤波器、半带滤波器和有限脉冲响应(FIR)滤波器。并设计了一种高效的多级抽取滤波器,将该算法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多级抽取滤波器能满足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精度要求。
  • 林晖;郭唐永;邹彤;
    . 2007, 27(增刊): 137-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基于C8051F330单片机的地震观测系统中故障报警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温度报警设计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 王浩
    . 2007, 27(增刊): 140-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适合高速无线数据传输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方式的基本原理及调制解调的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实现,并给出OFDM基带处理系统的结构图和硬件模块框图。
  • 杨博雄;周云耀;刘海波;陈志高;欧同庚;郑勇
    . 2007, 27(增刊): 143-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线阵CCD分辨率高、像素均匀等特点对光栅莫尔条纹进行细分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新技术。由于CCD具有自扫描能力,能将光强随空间分布的莫尔条纹信号转换成随时间变化的电信号,从而可以对光栅刻线的像的移动进行精确定位和直接数字化,改变传统莫尔条纹位相细分方法,实现对光栅栅距进行高倍数的细分。
  • 杨江;徐春阳;吕宠吾
    . 2007, 27(增刊): 146-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对信号进行功率谱估计的方法,对差分结构的伸缩仪3个月试验数据信号进行的功率谱估计表明,差分式结构能明显增强仪器的抗干扰能力和提高输出信号的信噪比。
  • 李农发;蔡庆福;王国栋;宋晓
    . 2007, 27(增刊): 149-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CW-JS型无浮子遥测静力水准仪的设计方案,对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 周云耀;姚运生;王墩;郑水明;刘汉钢;吴涛;
    . 2007, 27(增刊): 151-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中伊双方合作交流,详细考察了伊朗的地震台网。伊朗现建有4类台网:地震遥测台网、国家地震台网、强震台网及水库诱发地震台网。这些台网中高性能宽频带地震仪数量不足,使得地震定位精度不高;且4类台网分属不同机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伊朗的地震监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