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现代大地测量
    廉一鸣, 江利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 45(1): 41-47.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2.053
    摘要 (1052) PDF全文 (69) HTML (990)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两步加权最小二乘(two stage weighted least squares, TSWLS)算法在复杂场景下对运动辐射源定位不精确、观测站位置和目标位置的几何关系与精度相关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泰勒展开与两步加权最小二乘联合的运动目标被动雷达质心无源定位算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两步加权最小二乘算法求解目标的位置与速度; 再将所获得的目标参数作为泰勒展开的初始值构造定位误差方程, 并通过迭代对目标寻优求解; 最后利用联合算法和两步加权最小二乘算法分别获得估计值, 对两次估计值进行质心定位得到最终结果。仿真实验表明, 无论目标处于高速还是低速状态下, 相较于传统的两步加权最小二乘算法和加权最小二乘(weighted least squares, WLS)算法, 本文所提算法在鲁棒性和定位精度方面均有较大提高, 且降低了观测站位置和目标位置几何关系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 地球物理解释
    王俊杰, 何彰华, 何秀凤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 45(2): 120-124, 135.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3.105
    摘要 (830) PDF全文 (88) HTML (649)   可视化   收藏

    为客观评估TPXO系列海潮模型在东中国海域的精度, 采用最新的海潮模型FES2014b和EOT20作为参照, 均匀选取东中国海域沿岸22个GPS站和65个验潮站, 以M2分潮负荷位移垂向分量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8个主要分潮潮高的和方根误差(RSS)作为评价指标, 对模型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 在东中国海域, EOT20整体精度最高, RMSE和RSS分别为0.41 mm和11.1 cm, FES2014b精度略低, RMSE和RSS分别为0.43 mm和11.4 cm; 在中国东海岸及朝鲜半岛西海岸, TPXO系列海潮模型与FES2014b存在较大差异, 与验潮站结果的RSS是FES2014b和EOT20的2~6倍; 而在琉球群岛沿岸, TPXO9_Atlas和TPXO8_Atlas与M2分潮负荷位移观测值的符合度优于其他模型, 适宜用于该局部地区的海潮负荷位移改正。

  • 现代大地测量
    宋昊天, 文汉江, 郭英, 刘焕玲, 杨熙, 骆新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 45(1): 22-28, 35.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2.072
    摘要 (589) PDF全文 (111) HTML (508)   可视化   收藏

    利用ICESat、Cryosat-2、ICESat-2三颗测高卫星数据提取2003-2022年青藏高原湖泊水位变化序列, 并以青海湖为例对比分析Cryosat-2 LRM三种重跟踪算法(Ocean-CFI、UCL Land-ice、OCOG), 结果表明, OCOG算法最优。利用青海湖、纳木错、美玛错、鲁玛江冬错的水文站数据, 对通过卫星测高数据提取的湖泊水位变化时间序列精度进行评价, 结果发现, 本文提取的湖泊水位变化值精度较高, 青海湖水位变化时间序列与下社站实测结果差异的均方根仅为0.092 m, 纳木错湖水位变化时间序列与实测结果的相关系数达0.989。相同时段内不同测量技术的精度分析表明, Cryosat-2 SARIn测量模式的精度略高于ICESat-2。提取青藏高原106个湖泊2003-2022年水位序列, 并分析其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 106个湖泊中19个湖泊水位呈下降趋势, 83个湖泊水位呈上升趋势。

  • 现代大地测量
    宋开放, 乔书波, 肖国锐, 李 明, 魏浩鹏, 肖正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录用日期: 2024-10-23

    基于CODE、GFZ、CNES、武汉大学PRIDE实验室和内部估计的模糊度固定产品,从收敛时间、首次固定时间及定位精度等方面进行PPP-AR固定性能的研究。实验选用2022年40个IGS测站7 d的观测数据和各模糊度固定产品配套使用的精密产品,结果表明,在置信度为95%的静态解算模式下,5种产品在解算时间为1 h时固定解较浮点解定位精度提升最明显,分别提升46.58%(3.4 cm)、41.10%(3.0 cm)、45.21%(3.3 cm)、34.25%(2.5 cm)和41.10%(3.0 cm)。仿动态解算模式下,5种产品EN方向的定位精度都能达到mm级,U方向较浮点解精度提升较小,其中使用GBM产品的精度提升最小,ENU方向分别提高72.73%(2.4 cm)、47.37%(0.9 cm)、5.41%(0.2 cm);提升效果较好的是WUM和COM产品,分别为81.82%(2.7 cm)、63.16%(1.2 cm)、24.32%(1.1 cm)和81.82%(2.7 cm)、63.16%(1.2 cm)、15.58%(0.8 cm)。

  • 地壳运动
    杨辉, 冀康, 郭泱泱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 45(2): 157-162, 176.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4.154
    摘要 (511) PDF全文 (87) HTML (409)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鄂尔多斯块体地壳变形性质量化研究不足和应力应变耦合关系尚不明确的问题, 采用球坐标最小二乘配置模型解算研究区域地壳的特征应变场, 利用震源机制解数据反演区域地壳的主应力分布。结果显示, 地壳变形主要集中在板块边界带和断陷盆地内, 鄂尔多斯块体内部的地壳形变较小。其中, 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阿拉善块体的交界处地壳变形尤其剧烈, 表现为沿板块边界的强压缩变形, 主要变形机制为NW-SE向压缩与NE-SW向弱拉张共存, 最大主压应变率超过0.05 μstrain。研究区域地壳处于较为统一的张应力环境, 最大主应力方向接近水平并指向SEE向, 与对应区域的主张应变方向吻合, 最小主应力方向更接近主压应变方向。

  • 地壳运动
    王海涛, 张庆涛, 王孝青, 李阳, 王立阳, 赵利江, 黄功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 45(1): 5-12.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2.071
    摘要 (488) PDF全文 (117) HTML (338)   可视化   收藏

    收集2023-12-18积石山地震震中附近多座GNSS地面基准站地震前后1 Hz高频数据, 采用PRIDE PPP-AR、TRACK软件进行动态PPP解算和高精度静态数据处理, 得到GNSS基准站的同震形变位移波动和永久形变位移, 分析地震对震中GNSS地面基准站造成的形变影响。结果表明, PRIDE PPP-AR和TRACK软件均可计算地震对基准站造成的同震形变位移影响。静态解算结果显示, 此次地震造成LXJS站(距震中5.3 km)在水平方向产生约18 mm的永久形变位移, 对GNSS基准站稳定性的影响范围约50 km。该快速形变分析方法和结果可为防灾减灾和实时导航定位服务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撑。

  • 地壳运动
    杨佳艺, 杨成生, 魏云杰, 朱赛楠, 李祖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 45(1): 13-21.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3.094
    摘要 (475) PDF全文 (139) HTML (407)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滑坡体的活动特征与规律, 基于升降轨C波段Sentinel-1A数据, 采用堆叠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技术, 获取车邑坪滑坡2020-01-2021-12沿斜坡向和垂直向的形变速率, 得到滑坡位移时序演化结果。结果表明, 车邑坪滑坡沿斜坡方向的最大形变速率超过-90 mm/a, 垂直方向的最大变形速率超过-40 mm/a。滑坡前缘和中部的变形较大, 后缘较小, 表现出滑移式滑坡的特征。根据降雨数据与时间序列结果分析, 降雨对滑坡运动具有一定的影响, 表现出季节性加速变形特征。同时, 滑坡区域的地质、地层岩性及澜沧江水位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滑坡活动。该研究可为峡谷库区滑坡变形机制的解释和灾害监测预警提供技术参考。

  • 地壳运动
    贾应, 吴彩燕, 王立娟, 应欣翰, 蒙齐, 袁怡, 廖军, 马世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 45(3): 231-238.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4.178
    摘要 (464) PDF全文 (143) HTML (292)   可视化   收藏

    综合运用InSAR和机器学习技术,对四川省金阳县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通过解译滑坡更新数据集,基于12个评价因子,在Python环境下使用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3种模型进行训练,完成滑坡易发性制图,并采用ROC曲线等验证模型预测性能。对负样本进行优化,使用机器学习得到样本优化后的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并利用地表LOS向形变速率对其进行更新。结果表明,3种机器学习模型均具有较好的分区效果,XGBoost模型制图效果最佳,样本优化后模型精度最高,AUC值达到0.95。通过SBAS-InSAR技术获取地表形变速率可以减少分区错误,同时赋予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时效性。

  • 地壳运动
    柳姣姣, 张永志, 郝小叶, 吴文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 45(2): 170-176.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3.114
    摘要 (462) PDF全文 (76) HTML (305)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覆盖震中的Sentinel-1A影像数据, 采用D-InSAR技术解算新疆乌什MW7.0地震地表同震形变场; 利用四叉树方法对同震形变场进行降采样, 以降采样后的数据为约束对断层几何和物理参数进行优化反演。结果表明, 升轨和降轨最大隆升值分别为72 cm和39 cm; 发震断层位于以逆冲为主兼少量左旋走滑的迈丹-沙依拉姆断裂, 断层走向为230°, 倾角为67°, 滑动角约为45°, 断层面上最大滑动量为3.53 m, 地震矩为3.78×1019 Nm, 对应矩震级为MW7.02。库仑应力结果表明, 托什干断裂、阔克沙勒断裂、大石峡断裂、库如克玉祖木断裂、库齐断裂北端等区域均处于应力加载区, 未来需重点关注。

  • 现代大地测量
    刘 宁, 刘世焕, 吴小利, 浦彦彦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录用日期: 2024-10-23

    通过分析宽巷相位减窄巷伪距和无几何距离组合周跳探测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GNSS卫星高度角因子且适用于普适型GNSS观测数据的周跳探测方法。在探测出周跳发生的历元位置后,利用基于空间搜索和目标函数最小准则的方法进行周跳修复,并选取安置在甘肃临夏公路旁一滑坡隐患处的普适型GNSS接收机所观测的不同高度角卫星数据对提出的周跳处理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能实现不同高度角卫星载波相位数据中周跳的准确探测与修复,并减弱GNSS数据观测误差对周跳检验量的影响,对普适型GNSS观测数据的周跳探测与修复具有可行性。

  • 地震地质
    戴宗辉, 曲均浩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 45(1): 55-59.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3.089
    摘要 (405) PDF全文 (165) HTML (314)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方法, 利用东滩煤矿CCH和BDS台2022-02-08 02:00-2023-03-08 07:00连续波形数据计算地下介质波速变化, 并分析其与6306工作面回采作业和矿震活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 6306工作面回采作业对地下介质波速影响明显; 波速转折变化与矿震发生也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 反映出地下应力水平变化与矿震发生的关系; 矿震对地下应力的释放也可导致波速出现小幅度波动变化。

  • 现代大地测量
    林雪原, 孙炜玮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4, 44(12): 1287-1292, 1320.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2.068
    摘要 (397) PDF全文 (49) HTML (282)   可视化   收藏

    测量噪声异常会导致GNSS/SINS组合导航系统滤波精度下降,甚至滤波发散。为解决该问题,首先提出适用于组合导航系统的Sage-Husa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方法SHAKF;然后根据滤波新息协方差的理论估计值及实际估计值构建控制因子,提出测量噪声均方差突变起始时刻及结束时刻的检测方法,构建基于指数函数变化规律的遗忘因子,进而提出基于指数加权平均的Sage-Husa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方法EWASHAKF;最后将EWASHAKF应用于GNSS/SINS组合导航系统,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SHAKF,EWASHAKF能够准确地跟踪测量噪声均方差的各种变化,进而提高组合导航系统的滤波精度。

  • 地震地质
    王禄军, 高磊, 郝美仙, 尹战军, 韩晓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4, 44(12): 1275-1279.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2.069
    摘要 (397) PDF全文 (79) HTML (330)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内蒙古测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观测报告,使用3 398个M≥1.0地震的Pg波和Sg波数据,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37°~43°N, 104°~110°E)地下结构进行研究,并对地震进行重定位,同时对该区上地壳速度结构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从Pg波速度结构来看,5~10 km深度从东北到西南对角线存在不规则的连续高速体,15~20 km深度高速体不再连续,而呈散状分布;从Sg波速度结构来看,5 km和15 km处基本与Pg波速度结构一致,10 km和20 km处低速区分布较多且地震多发生在高低速体交界处和断裂周围,表明该区地壳的脆弱性。

  • 地壳运动
    宋秋月, 范洪冬, 朱邦彦, 张建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 45(2): 184-189.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3.103
    摘要 (396) PDF全文 (106) HTML (307)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目标InSAR(DS-InSAR)的地表形变监测方法, 该方法采用HTCI算法进行同质像元识别, 通过特征值分解方法实现相位优化, 根据时空相干性确定分布式目标(DS), 最后建立DS相位与形变间的关系模型来解算时序地表形变。实验利用50景Sentinel-1A影像获取2021-10—2023-10南京江北区域地表形变时空分布信息, 结果表明: 1) DS-InSAR与PS-InSAR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731, 点位密度提高6.22倍, DS-InSAR可更加完整地反映研究区时空地表形变。2) DS-InSAR结果与水准实测数据整体吻合较好, 最大误差为5.6 mm, 平均误差为2.6 mm, 均方根误差(RMSE)为3.0 mm。3)地质构造、城市建设以及降雨等是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

  • 观测技术
    李晓姝, 张蒙, 朱飞鸿, 刘庚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 45(2): 215-220.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3.101
    摘要 (364) PDF全文 (95) HTML (289)   可视化   收藏

    以往对于宽频带地震计方位角的研究主要基于P波质点偏振原理, 通过计算P波能量在横向分量上的最小值所对应的角度, 来获取地震计北南方向与地理北极之间的夹角。此外, 也可以利用Rayleigh波椭圆运动特性来估计存在方位偏差台站的地震计方位角。本文基于这2种不同方法对公开的中国地震台网20个台站进行地震计方位角偏差估计, 结果表明, 2种方法计算得到的方位角偏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说明可以在后期地震计方位角检测时适当加入Rayleigh波分析方法。

  • 观测技术
    杨 磊, 杜泽东, 刘骅标, 胡兴尧, 杜兴忠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录用日期: 2024-10-10

    基于金沙江下游水库台网观测资料,利用深度神经网络PhaseNet模型拾取震相到时,基于组触发和等时差八叉树搜索相结合的方法关联震相,采用NLLoc非线性定位方法对元宝山微震序列进行自动定位,快速构建高精度机器学习目录。结果发现,机器学习目录给出的地震数是人工目录的3.89倍,匹配率为94.76%;89.8%事件发震时刻偏差小于0.5 s,98.7%事件震中位置偏差小于3 km,90.9%事件震源深度偏差小于5 km,91.5%事件震级偏差小于0.2级。根据震源机制解和机器学习目录给出的地震分布特征,推测该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为峨边-金阳断裂的分支断层。本文地震目录构建方法可为金沙江下游水库区地震趋势判定、余震精定位、震源机制节面解确定、隐伏断层探测、发震构造分析、体波走时层析成像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 现代大地测量
    薛佳琦, 杜源, 张勤, 景策, 王梦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4, 44(11): 1155-1160.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3.12.578
    摘要 (363) PDF全文 (235) HTML (269)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滑坡等复杂环境下GNSS观测数据受高遮挡、多路径等因素影响,易使模糊度固定成功率降低进而导致定位可靠性变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IGGⅢ抗差估计的GNSS部分模糊度固定改进算法。通过引入抗差估计算法,削弱粗差对参数估计的影响,提升浮点模糊度精度;此外,为避免残余误差对后续整周模糊度解算产生影响,采用基于条件方差矩阵法的部分模糊度固定改进策略,进一步提升模糊度固定成功率。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全模糊度固定方法,该算法可显著提高模糊度固定率,3个测站分别提升5.9%、52.7%、48.0%;同时,相比于传统的卡尔曼滤波算法,改进的抗差估计算法可明显改善模糊度固定错误的情况,极大提升GNSS定位精度,水平方向RMS优于1 cm,高程方向RMS优于2 cm。

  • 观测技术
    李永生, 周晨, 张思萌, 石伟, 年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 45(3): 313-318.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4.165
    摘要 (360) PDF全文 (125) HTML (259)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地下水位数据的复杂特性(包括非线性趋势、季节性波动和随机扰动),引入Facebook开发的Prophet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旨在利用其非线性趋势捕捉、季节性波动解析及对异常值和数据缺失的灵活应对能力,显著提升地下水位异常识别的准确性。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地震台观测数据表明,Prophet模型在捕捉时间序列动态特征上表现优越,能有效识别异常。模型调整后具有高拟合精度和高预测能力,预测误差低,决定系数高。此外,模型在地震预测中能识别出与地震相关的水位异常,可为地震前兆研究提供新视角。本文结果表明Prophet模型在处理复杂时间序列数据时具有可行性,可为地震预测提供新工具。

  • 地球物理解释
    张英琦, 徐工, 王辰晨, 穆峥, 赵亚鑫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 45(1): 86-90.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2.085
    摘要 (359) PDF全文 (97) HTML (206)   可视化   收藏

    大地震能够同时激发出许多的地球自由振荡简正模, 且地球的椭率、自转和内部的各向异性也会引起简正模的分裂, 使各单线态之间的频率更接近(仅为几个μHz), 这对地球自由振荡模型的检测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标准时频变换为基础, 推导并验证一种自由振荡模型检测的新方法。以3S1模型的检测为例, 与经典的FT谱方法和最新的OSE方法相比, 该方法具有更高的频率分辨率。

  • 地震地质
    杨杰, 贺为民, 秦晶晶, 宋晓鹏, 刘庆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 45(2): 144-150.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3.139
    摘要 (349) PDF全文 (87) HTML (233)   可视化   收藏

    横跨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布设一条长10.77 km的浅层地震勘探测线L1, 结果发现,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在剖面上清晰可见, 其主断裂在上部存在分叉, 由断层FP1.1和FP1组成, 均为正断层, 视倾向南; 结合地质地貌调查认为, FP1.1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针对色尔腾山山前断裂的FP1断层开展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 划分出Fa、Fb两个断层, 结合光释光测年结果发现, 断层Fa和Fb为全新世断层, 其最新活动时代晚于2.5±0.6 ka BP。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在近地表呈叉状结构, 是该断裂在晚第四纪具有多次活动的反映。

  • 观测技术
    赵丽华, 史康怀, 瞿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 45(3): 319-324.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4.167
    摘要 (340) PDF全文 (122) HTML (284)   可视化   收藏

    GNS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滑坡监测,但在复杂和高危环境下,监测设备难以安装,而利用无人机抛投有望实现监测设备的无人化部署。针对无人机续航以及复杂环境下地形威胁等问题,抛投无人机的路径规划作为基础任务尤为关键。将复杂山区抛投无人机路径规划问题分为地质灾害区域三维实景地图构建、代价函数设计、航迹规划算法3个方面展开研究,并将基于自适应权重和Levy飞行策略的鲸鱼优化算法应用于抛投无人机航迹规划。以四川省汉源县红岩子滑坡为研究区,实现了复杂山区GNSS监测装备抛投无人机的路径规划。

  • 现代大地测量
    聂骊颖, 许龙霞, 李孝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 45(1): 36-40.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2.083
    摘要 (334) PDF全文 (95) HTML (179)   可视化   收藏

    为使卫星授时监测数据更好地服务于用户, 研究使用其削弱标准单点定位中卫星端和传输路径误差的影响, 改善用户端定时稳定度与定位精度; 同时将用户相对于卫星导航系统时间的定时偏差改正到相对于国家标准时间。以GPS为例开展实验验证, 短基线实验结果表明, 定时方面, L1频段定时偏差的均值从-42.8 ns改善到5.4 ns, L2频段从-53.6 ns改善到2.8 ns; 定位方面, L1频段XYZ三个方向定位误差的均值改善55%以上, L2频段改善77%以上。证明使用卫星授时监测数据, 卫星导航系统用户不仅可以将伪码定位精度提高至亚m级, 还可以获得相对于国家标准时间的偏差, 实现国家标准时间的ns级授时。

  • 地壳运动
    瞿伟, 李达, 李久元, 边子策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 45(3): 221-230.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4.186
    摘要 (333) PDF全文 (119) HTML (234)   可视化   收藏

    在对滑坡监测数据粗差进行有效处理及充分顾及滑坡监测数据自身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结合时序分解与相似分量重组的深度学习滑坡位移组合预测模型。首先,利用孤立森林法对滑坡时序监测数据的显著粗差进行处理,再对其平稳性、自相关性、正态性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模型预测中输入特征序列的最佳长度;其次,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将非稳态滑坡监测数据分解为多个平稳时间序列,再结合样本熵与K-means算法将其划分为高频、中频、低频3类时间分量;最后,通过对比不同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分别构建适合于3类时间分量的预测模型,再将预测结果相叠加,实现对滑坡位移的高精度预测。实验区典型滑坡体北斗/GNSS监测数据测试表明,本文组合预测模型对含有显著粗差的滑坡监测数据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相较于单一及现有组合模型可显著提高滑坡位移预测精度。

  • 观测技术
    曹白伦, 洪敏, 段勇, 匡福江, 陈建坤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 45(1): 97-103.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3.124
    摘要 (329) PDF全文 (161) HTML (148)   可视化   收藏

    2022-01-15 12:26:30汤加火山剧烈喷发。云南地球物理台网气压观测站清晰记录到此次火山喷发引起的强烈气压变化过程, 各观测站气压变化形态、特征高度一致, 峰值振幅均值为2.16 hPa, 平均传播速度约为314.30 m/s, 波列具备兰姆波传播属性, 气压观测数据可靠。云南深井水位观测清晰记录了本次短时气压变化引起的水位变化, 以峰值水位变化与气压变化幅值比估算观测井静态气压效率, 对短时气压变化与井水位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以确定系数、回归线斜率、静态气压效率为指标, 进而分析井孔含水系统的渗透性和应力应变敏感程度。研究结果显示, 昆明台观测井等25口井水位、气压观测数据拟合优度高、滞后时间短, 含水层渗透性良好, 其中昆明台、大关谢家沟、腾冲台、鲁甸茨院、南华、石屏、昭通SK3等7口井气压效率偏大, 井水位对应力应变的敏感程度可能偏低; 确定系数越大的观测井监测预报效能评估分级合格概率越大。

  • 现代大地测量
    祝会忠, 桂宇强, 沈祎凡, 王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 45(2): 111-115.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3.086
    摘要 (328) PDF全文 (121) HTML (274)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高度角偏差使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干涉反射测量(GNSS-IR)反演海面高度的精度降低这一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电离层区域的高度角偏差修正方法, 为验证方法的可靠性, 将修正高度角偏差前后的反演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经过高度角偏差修正的反演结果精度更高, 利用高度角偏差修正方法可以较好地修正电离层引起的高度角偏差。

  • 现代大地测量
    周命端, 解乾龙, 姬 旭, 徐 翔, 崔立锟, 白岩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4, 44(10): 991-996.

    针对GPS现代化增加的L5频率观测值,提出一种GPS单历元双差整周模糊度确定新算法,称为GPS主辅频相关算法。该算法仅采用GPS单历元数据的伪距观测值及主频率与辅频率的相位观测值,通过扩展双频相关法思想,将L1设为主频率、L2或L5选为辅频率,建立GPS主频率与辅频率的双差相位观测值内在相关关系模型,在观测值平差值域和模糊度值域作交叉搜索,并利用Ratio显著性检验法单历元确认GPS主频率双差整周模糊度。算例表明,针对GPS现代化后可观测的L1、L2和L5三种原始相位观测值,优选L5为算法辅频率在模糊度解算效率及成功率上均略优于L2,本文算法是行之有效的。

  • 地震地质
    戴盈磊, 张文静, 杨晓东, 索锐, 王承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 45(1): 48-54, 59.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2.076
    摘要 (323) PDF全文 (98) HTML (194)   可视化   收藏

    2023-08-23 18:19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发生M4.6地震, 为准确描述本次地震的震源特征, 探讨其孕育和发震机理, 本文通过测定地震的震源深度, 反演震源机制、矩张量及质心深度, 给出震源机制中心解; 同时分析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 根据小震重定位结果对发震断层面进行拟合, 初步确定了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结果表明, 普兰店M4.6地震初始破裂深度为12.0 km, 震源机制解参数为节面Ⅰ走向50°, 倾伏角75°, 滑动角-169°; 节面Ⅱ走向317°, 倾伏角80°, 滑动角-15°, 矩震级MW4.8, 最优质心深度12 km; 地震矩M0为1.796×1016 Nm, 矩张量解MrrMttMppMrtMrpMtp分别为-0.004、0.946、-0.942、0.017、-0.305、-0.125;中心解参数为节面Ⅰ走向47.03°, 倾伏角79.04°, 滑动角-168.15°; 节面Ⅱ走向314.75°, 倾伏角78.37°, 滑动角-11.19°。构造应力场作用在中心解节面Ⅰ上的相对剪应力为0.877, 相对正应力为-0.544;投影于节面Ⅱ上的相对剪应力为0.911, 相对正应力为0.161。拟合的断层面走向148.91°, 倾伏角89.85°, 其在构造应力体系下的滑动角为26.47°。综合分析认为, 普兰店M4.6地震发生在NW向普兰店-长海构造带, 是沿应力场最优节面以左旋走滑为错动方式的天然地震。

  • 地壳运动
    赵文化, 张月维, 赵芯芯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4, 44(12): 1234-1239, 1279.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2.082
    摘要 (308) PDF全文 (64) HTML (227)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自主开发的静止气象卫星实时热点监测系统所积累的西太平洋2020~2023年卫星热点监测数据,结合全球火山活动计划(GVP)发布的全新世火山列表数据,在分析火山活动热辐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静止气象卫星热点观测数据的火山活动监测算法,通过聚类识别技术从卫星热点数据中提取火山热点并计算火山热辐射指数。对比分析火山监测结果与GVP火山活动报告可知,该算法的火山活动识别率约为90%。漏报火山主要位于印度尼西亚地区,受火山活动类型和热带对流云系的影响。根据火山热点地理分布及其时间变化可以估算熔岩流蔓延方向、距离和速度。卫星火山热点监测数据在实时运行模式下可以作为输入因子之一驱动火山活动预报模型实时发布火山预警信息,其历史数据还可以作为高时间分辨率数据源支持火山活动研究。

  • 地球物理解释
    杨圣博, 贺小星, 胡顺强, 黄佳慧, 王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 45(2): 125-130.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3.122
    摘要 (293) PDF全文 (95) HTML (242)   可视化   收藏

    采用BIC_tp噪声模型辨识准则分析全球350个沿海卫星测高虚拟站的海面高时序噪声特性及影响因素, 探讨环境负载对海面高时序的影响及不同时间跨度下海平面变化特性。结果表明, FN+WN、FN+RW+WN、PL+WN噪声模型假设会导致海面高时序速度参数的估计错误, 且海面高时序噪声模型存在多样性, 不同噪声模型下海面高时序的速度不确定度差异较大, 辨识其噪声特性是准确获取海平面变化参数的关键。1993—2006年、2007—2020年、1993—2020年不同时间跨度下的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速度分别为2.59 mm/a、4.41 mm/a、3.08 mm/a, 且海平面在加速上升。环境负载修正前后海面高时序的最优噪声模型与速度变化不显著, 说明负载效应对海面高时序特性的影响较小。

  • 地震地质
    贺礼家, 卢昊, 冯光财, 熊志强, 王跃东, 高华, 王文昕, 杨小平, 吕利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4, 44(12): 1256-1263.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1.040
    摘要 (292) PDF全文 (117) HTML (121)   可视化   收藏

    对2015~2022年跨鲜水河断裂带的Sentinel-1A/B数据进行分析,获取该断裂带的震间视线向形变速率场。以升降轨InSAR形变速率分解得到的断层平行方向的水平形变速率为数据约束,基于螺旋位错模型和遗传优化算法,反演鲜水河断裂带的震间运动学参数,得到该断裂带的构造加载速率(3.5~13.0 mm/a)、闭锁深度(14.7~26.2 km)、浅层蠕滑速率(3.2~12.5 mm/a)及其顶部深度(0.3~2 km)和底部深度(3.4~13.7 km)的空间变化。联合鲜水河断裂带的历史地震活动性和反演的震间运动学参数,计算炉霍段、道孚段、乾宁段、康定段和磨西段在震间阶段的地震矩亏损率、累积的地震矩以及矩震级,定量评估不同分段的发震风险性。结果发现,鲜水河断裂各分段均有发生MW6.5以上地震的潜力,炉霍段和乾宁段有发生MW6.9左右地震的风险,未来应持续关注其危险性。

  • 地壳运动
    李旭豪, 张双成, 樊茜佑, 牛玉芬, 钟储汉, 任志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4, 44(11): 1112-1118.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1.042
    摘要 (292) PDF全文 (88) HTML (169)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InSAR技术在CO2地质封存安全监测中的适用性,采用2003-10~2010-09共43景Envisat影像,基于StaMPS-InSAR技术和SBAS-InSAR技术获取In Salah CCS项目实施过程中CO2注入井周围区域的形变速率场,并进一步使用大地测量贝叶斯方法反演KB-501注入井地下CO2储层参数。结果表明:1)随着CO2的注入,3口注入井周围区域均出现2~4 mm/a的变形,且监测时段内最大累积形变量达32 mm;2)通过地表位移时间序列与CO2注入数据的联合分析,发现CO2注入速率会显著影响地表隆起速率;3)基于水平Sill模型,使用贝叶斯方法反演得到KB-501注入井地下CO2储层深度的最佳拟合值为1 897 m,水平边缘走向角为37°,位错平面张量为0.04 m,表明水平Sill模型和贝叶斯方法在CO2地质封存相关的地球物理过程分析中具有适用性。

  • 地球物理解释
    王文超, 赵辉, 孟静娟, 耿晓燕, 王夏莉, 刘焕玲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 45(1): 80-85.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3.092
    摘要 (287) PDF全文 (104) HTML (215)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谱组合和不同地形分辨率嵌套的方式计算局部地形和均衡改正, 并利用重力归算方法计算实验区的自由空气重力异常格网。结果表明, 在实验区内由谱组合法计算的局部地形改正精度最优, 在中央区和边缘区采用不同分辨率嵌套计算的均衡改正精度最优; 积分半径为1°和2°时, 局部地形改正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 均衡改正相差较大; 由完全布格与均衡重力异常经重力归算后的自由空气重力异常格网结果精度相同, 较由地面点自由空气重力异常直接网格化得到的结果精度有大幅提升。

  • 地壳运动
    彭健东, 朱德彬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 45(2): 163-169.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3.128
    摘要 (278) PDF全文 (92) HTML (117)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0—2020年青藏高原及邻区163个GPS连续观测站的观测数据, 解算GPS垂向坐标时间序列。利用GFZ提供的全球负载格网数据, 采用双三次线性插值方法计算环境负载位移, 并对GPS垂向时间序列进行修正。结果表明, 水文负载对研究区GPS观测站位移的影响最大, 且对研究区南部测站的影响较大, RMS达9.45 mm(MUET站)。通过对比环境负载修正前后加权均方根值(WRMS)、周年项振幅、速度不确定度等指标发现, 环境负荷修正可以减少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大部分GPS站点垂向时间序列中的非线性变化, 同时能显著提升绝大多数GPS测站的速度精度。

  • 地壳运动
    于宪煜, 杨森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 45(1): 1-4, 12.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3.090
    摘要 (274) PDF全文 (128) HTML (220)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高分一号影像, 以三峡库区库首段为例, 通过目视解译出160个滑坡样本, 按照9:1比例分为训练样本和验证样本, 分别利用Faster R-CNN和Mask R-CNN算法构建滑坡自动识别模型。为进一步对比分析不同样本比例下两种模型的性能, 分别采用8:2、7:3、6:4的样本比例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 Mask R-CNN模型识别结果准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等3项指标均优于Faster R-CNN; 且经过交叉验证, 证明Mask R-CNN模型的性能更为稳定。

  • 地球物理解释
    蒲伦, 游为, 余彪, 范东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 45(1): 72-79.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3.097
    摘要 (273) PDF全文 (115) HTML (167)   可视化   收藏

    针对GRACE Level1B观测数据中存在缺失数据及含有粗差的问题, 提出补全SCA1B缺失数据的优化方法, 同时对KBR1B和运动学轨道数据采用优化策略剔除粗差, 用于时变重力场模型反演。此外, 还分别基于合成数据和实测数据分析ACC1B数据在Y轴方向的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 并提出优化校正策略。利用优化方法能够有效恢复SCA1B的缺失数据, 且充分考虑了观测数据在整个弧段的变化特征。采用优化策略校正后的ACC1B数据计算结果显示, 其精度比未校正的数据计算结果提高3.7 mm。从结果可知, 由优化方法处理后的数据解算的重力场模型与三大官方机构解算结果相比, 总体精度相当, 但不同机构的解算结果在局部区域的细节信号表现有差异, 表明优化的数据预处理策略有效可行。

  • 地壳运动
    张 雪, 杨成生, 丁慧兰, 胡 涛, 李祖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录用日期: 2024-10-10

    为实现对滑坡体形变的长期监测和高精度位移预测,以云南昭通吉那古滑坡体为例,采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对滑坡体形变开展长时序监测,并在对比门控循环单元(GRU)、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支持向量机(SVM)、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等模型预测滑坡周期项、趋势项形变优劣性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基于时序InSAR反演结果和GRU-ARIMA组合的滑坡体位移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组合位移预测模型能够兼顾周期项和趋势项结果的准确性。滑坡体位移预测值与InSAR验证集时间序列结果均方根误差为1.15 mm,R2为0.996 mm,组合预测方法与实际观测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 现代大地测量
    蒋春华, 安前芳, 李 敏, 祝会忠, 刘广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录用日期: 2024-10-10

    在分析FY-3E提供的每日掩星数据数量及其全球分布特征基础上,利用电离层垂测仪数据获取的F2层临界频率值(foF2)和F2层峰值高度(hmF2)、高精度全球电离层格网(GIM)及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IRI2016)提供的总电子含量(TEC)对FY-3E 掩星反演的foF2、hmF2和TEC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电离层垂测仪和FY-3E反演的foF2和hmF2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和0.75,RMSE分别为0.99 MHz和19.26 km。以GIM数据获取的TEC为参考,FY-3E GPS和北斗(BDS)数据反演的TEC精度大致相当。FY-3E TEC精度与太阳活动呈负相关;FY-3E TEC与GIM TEC的相关系数为0.90,RMSE为5.23 TECu。FY-3E TEC与同高度范围的IRI2016 TEC的相关系数为0.88,RMSE为3.70 TECu。

  • 地震地质
    刘白云, 李顺成, 刘艳云, 张帅, 刘志文, 马婧, 赵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 45(2): 140-143.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3.108
    摘要 (251) PDF全文 (78) HTML (181)   可视化   收藏

    利用ESPAC探测法在莫高窟窟前布设由线性台阵观测系统组成的测线探测下方地层结构。探测结果表明, 在二维微动视S波速度剖面上, 微动探测法确定的地层分层清晰可见, 各层层位起伏变化较大。剖面揭露的覆盖层两端厚、中间薄, 中部有基岩体侵入并存在宽30 m×40 m大小的“孤石”。采用相关区域地勘资料进行标定, 以杂填土、细砂和砾砂为代表的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为8 m左右, 完整基岩面埋深约30 m。该成果可为莫高窟文物保护提供地球物理方面的依据。

  • 现代大地测量
    吴颖, 彭警, 刘小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 45(2): 116-119.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3.110
    摘要 (247) PDF全文 (59) HTML (152)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现有稳健拟合算法在高污染率点云数据中容易失效的问题, 在基于特征值分解的平面拟合方法中引入权阵, 根据点云的法向量确定权重初值, 初步降低粗差的影响。然后使用尺度自适应方法增强算法的稳健性, 其尺度因子随迭代次数的增加逐步减小, 可有效解决传统M估计崩溃率低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 本文算法的崩溃率高于已有的稳健点云拟合方法, 能够在粗差比例高的点云数据中准确估计平面参数。

  • 现代大地测量
    林海飞, 彭友志, 夏玉国, 何浩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 45(3): 303-307. https://doi.org/10.14075/j.jgg.2024.04.191
    摘要 (246) PDF全文 (85) HTML (116)   可视化   收藏

    为降低复杂环境下GNSS定位误差,提出一种联合高精度测站和距离交会精确估计定位点坐标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观测方程构建为非线性高斯-赫尔默特模型,针对其中的非线性问题,引入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进行辅助处理。与传统线性化方法相比,BP神经网络能够有效拟合复杂的非线性函数关系。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降低复杂环境对定位精度的影响,E、N、U方向定位精度分别提高78.1%、72.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