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8-06-06
  

  • 全选
    |
    地壳形变与地震
  • 付广裕;孙文科
    . 2008, 28(2):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用球体位错理论计算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在川滇地区形成的理论水平位移场,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利用GPS观测数据获得的该地震在川滇地区引起的同震水平位移场观测值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了该地震引起的全球和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同震位移场、应变场、重力和大地水准面变化。
  • 夏金梧;李长安;曾新平;董建辉
    . 2008, 28(2): 8-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用地质学与地震学的研究方法,对高桥断裂的特征及其地震活动性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该断裂规模较大,为上地壳断裂,断层物质测年表明断裂在晚更新世早期仍有活动;2)断层渗透结构为散状导水结构,有利于库水下渗;3)在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沿高桥断裂一带有明显的地震活动;4)三峡水库蓄水后,地震活动主要是以中频度、低强度的形式释放能量;5)在库水作用下,高桥断裂有诱发Ms3.0~4.0地震的可能。
  • 孙铭心;刘善华;杨怀宁
    . 2008, 28(2): 16-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对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级地震孕育过程中首都圈重力场的异常变化和动态演化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震前出现的重力上升—下降—上升变化是较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反映;重力场动态图像较清晰地反映了研究区重力场的准均匀态—非均匀态—发震的演化过程;文安5.1级地震与2004年1月河北滦县5.0级地震的重力场变化具有相似特征。
  • 周伟;李延兴;张静华;张中伏
    . 2008, 28(2): 22-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川滇地区的速度场、形变场和应变场的分析,提出了川滇地区围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顺时针旋转与拉张、挤压和剪切变形共存的复合变形模式;研究认为青藏高原物质的向东挤出与阿萨姆角NEE方向的持续楔入是川滇地区现今构造变形的主要驱动力。
  • 张凌空;牛安福;闫伟
    . 2008, 28(2): 28-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2003—2006年天津宝坻地震台Sacks体应变观测值与固体潮、气压、抽水和降雨的关系,认为固体潮汐是影响体应变日波、半日波变化的第一种主要因素,与其呈同步、线性、正相关关系,月回归系数平均值为0.533,其时间函数存在年变;日、半日周期气压波是影响体应变日波、半日波变化的第二种主要因素,亦与其呈同步、线性、正相关关系,月回归系数平均值为6.28×10-11/Pa,其时间函数无明显年变;机井近距离短时抽水会对体应变日波观测产生同步脉冲干扰作用,这是由地下水动力学效应所致;暴雨会对体应变日波观测产生一定的同步上升干扰,并且降雨量越大作用越明显,这可能与台站所处地区含水层强富水、连通性和导水性好有关。
  • 李华;刘序俨;邵平荣;韦永祥
    . 2008, 28(2): 34-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如何利用地震台观测得到的地倾斜矢量图对固体潮半日波进行潮汐导纳分析。作为范例,利用潮汐导纳分析方法对福建省漳州地震台的地倾斜矢量图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所得到的短时间尺度(1天)内的半日波潮汐导纳可作为维尼迪科夫调和分析的一种补充,同时倾斜矢量图所展示的图像有利于对震前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跟踪。
  • 李红;陈连旺;李玉江
    . 2008, 28(2): 39-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广州地区地震地质、地球物理、震源机制解以及GPS观测等相关资料,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了广州地区4条断裂的现今活动方式以及库仑破裂应力年累积速率。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广州从化断裂活动方式为压性逆冲;瘦狗岭断裂西段为右旋走滑,东段以右旋走滑为主兼逆冲;珠江口断裂西支和东支活动方式均以左旋走滑为主兼逆冲。广州从化断裂和瘦狗岭断裂东段断裂面上的库仑破裂应力年累积速率明显高于瘦狗岭断裂西段和珠江口断裂西支、东支。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该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相一致。
  • 张建国;闫俊岗;王静;乔子云
    . 2008, 28(2): 45-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研究河北省各地磁台1982—2006年地磁Z分量加卸载响应比的高值异常与河北省及邻近地区Ms≥5.0地震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在这25年内,共出现了符合判据标准的异常19次,在其后11个月内对应地震仍有13次,应报15个,虚报3次,漏报2次;2)大多数地震之前的异常极大值的空间分布都相对集中于震中区附近;3)其内检预报效能指标R=0.44,通过检验。
  • 徐云马;祝意青;程宏宾
    . 2008, 28(2): 5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对滇西地震实验场1998—2004年的重力时空动态演化特征的研究表明:重力场变化与该区断裂活动密切相关;相邻两期动态变化对测区内发生的2001年10月永胜6.0、2001年1月姚安6.5、2003年7月大姚6.2和2003年10月大姚6.1级地震均有较好的反映。
  • 唐磊;邱泽华;阚宝祥
    . 2008, 28(2): 56-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泰安台YRY2型钻孔差应变仪的观测资料,研究了两次印尼苏门答腊地震的环型振荡的剪应变方向。首先对差应变仪观测数据进行实地标定,然后用标定后的数据检测2004年12月26日和2005年3月28日印尼苏门答腊两次大地震激发的环型振荡,发现基频环型振荡0T110T18最明显,且两次地震的振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次地震得到的0T110T18型环型振荡的最大剪应变方向随时间变化比较小。通过与理论预期的对比,发现实测值的平均值与理论值之差仅为2°。这不仅证实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同时也证实了该观测的可靠性。
  • 葛大庆;王艳;郭小方;范景辉;刘圣伟
    . 2008, 28(2): 6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重复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中的失相干和大气扰动问题,介绍一种基于短基线差分干涉纹图集的地表形变时间序列及形变速率提取算法。选择短基线干涉像对构成差分干涉纹图集,以均值相干系数阈值为长时间间隔下相干目标识别指标,将离散相干点目标构建成Delaunay三角网,利用最小费用流算法完成相位解缠;视大气扰动引起的相位延迟为随机误差,以奇异值分解法对形变相位序列进行最小二乘处理解算形变累积量,通过最小二乘回归得到相干目标的形变速率。试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对长时间序列形变场时空变化连续监测有效。
  • 褚永海;李建成;赵向方;马晶;金涛勇;邢乐林;
    . 2008, 28(2): 67-7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对2002—2006年的ENVISAT资料进行重定位改正及有关的地球物理改正后,获取了3年内的南极冰盖平均高程模型ENVISATDEM,与RAMPDEM相比,平均差异约为18 m,精度相当。同时,对此期间南极冰盖上几个剖面的高程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到其平均高程变化均在分米级(-0.31 ~0.17 m)。
  • 理论、方法研究
  • 刘序俨;黄声明;梁全强
    . 2008, 28(2): 7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论证任何一种正交曲线坐标系中的度量张量矩阵皆为对角矩阵,即在该坐标系中的该点的活动标架彼此正交,为直角坐标系;证明可采用直角坐标系的应变张量公式计算正交曲线坐标系的应变张量矩阵;并给出了正交曲线坐标系应变张量转换的普适方法和ITRF与WGS84之间应变张量矩阵转换的表达式。
  • 李明峰;江国焰;张凯
    . 2008, 28(2): 77-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对GPS卫星精密星历Lagrange插值、Neville插值、Chebyshev多项式拟合以及Legendre多项式拟合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插值算法在8阶时计算精度最高,拟合算法最佳阶数为9;相同阶次的插值算法精度相同,相同阶次的拟合算法精度相同;相同阶次的拟合算法适用的历元时段较插值算法长。
  • 徐天河;贺凯飞
    . 2008, 28(2): 8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模拟分析粗差对CHAMP卫星重力场恢复结果的影响:即使观测值中仅存在1个大的粗差,由最小二乘(LS)估计得到的CHAMP重力场模型精度整体上也有所降低,而由此计算的大地水准高在粗差存在的前后区域都将出现较大偏差。对此,将抗差估计引入CHAMP重力场恢复中,给出了抗差解及其误差影响函数。基于德国GFZ数据中心提供的1个月 CHAMP卫星RSO轨道和加速度计数据,并随机加入20个模拟的、(5~100) m 2s -2大小的异常误差,分别利用LS和抗差估计解算出60×60阶地球重力场模型,并与EIGENCG03C、EIGEN2等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抗差解能有效控制异常误差影响,得到的CHAMP重力场模型精度明显优于LS解模型,且优于同阶次的EGM96、EIGEN1S和EIGEN2模型。
  • 施一民;罗彦
    . 2008, 28(2): 86-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为更客观合理地反映实际位移,提出按位移分量的一次范数为最小的抗差估计方法确定相对稳定点组,与通常采用的拟稳平差不同,它毋须基于对点位形变情况的先验假设。为有效地区分水平位置和垂直方向的相对稳定点,采用新大地坐标系的点位位移表述。利用上海地区GPS监测网的两期实测数据进行计算,证明了该方法应用于形变分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潘国荣;陈晓龙
    . 2008, 28(2): 9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一种更简洁、快速的空间圆形物体的数据拟合新方法,即通过对数据进行变换处理和最小二乘平差来拟合空间圆形,避免了以往方法的不足;并结合某地铁遂道盾构工程的实例,证实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 董曼;李胜乐;
    . 2008, 28(2): 95-9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国家测绘局在网上正式发布的《世界地图》没有给出具体的投影参数和正反解变换公式,用户使用不方便。导出了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的正反解变换公式,用户可以通过选择参考点,利用参考点的坐标值计算投影参数,然后根据该公式对地理信息进行坐标转换,将各类点、线、面的地理信息投影到地图上。
  • 焦明连;蒋廷臣
    . 2008, 28(2): 100-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利用基于小波变换的Kriging估计将GPS高程转换成正常高,给出了小波方法结合Kriging方法应用于GPS高程转换的途径,并对一个GPS网的高程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证实运用该方法估算正常高的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表明小波方法的Kriging估计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正常高。
  • 谢鸣宇;姚宜斌
    . 2008, 28(2): 104-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三维空间和高程未知的二维空间之间的七参数的求解问题,提出一种新方法——高程趋近法,并通过真实数据和模拟数据阐明此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范围,得出结论:当经纬度的跨度范围均小于8°时,其x或y方向的坐标差值均在1 cm左右,并且其精度随着经纬度(特别是纬度)范围的缩小而显著提高。
  • 张丽萍;曾安敏;
    . 2008, 28(2): 110-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相似坐标变换参数的先验信息,提高坐标转换精度,提出利用分类因子自适应序贯坐标转换法求解不同区域的坐标转换参数;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量纲的参数构造出不同的自适应因子。对实测数据的分析计算表明,在三维坐标转换中,分类因子自适应序贯坐标转换优于序贯坐标转换。
  • 赵卿;李潇;徐进军;宓天跃
    . 2008, 28(2): 115-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大坝非线性变形数据中长期预报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模型即混沌-支持向量机模型:首先根据混沌相空间重构理论,对其进行相空间重构;然后根据统计学习理论,对融合外界影响因素的重构相空间里的变形数据,应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进行建模并做中长期预测。实际算例证实其应用效果较好。
  • 谷川;王丽华;万军
    . 2008, 28(2): 120-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利用RTK-GPS(实时动态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观测建筑物多频振动,并采用信号参数识别法分析其多频振动成分。工程实例证实RTK-GPS技术能满足建筑物多频振动测量的精度要求,采用该信号参数识别法分析其频率成分是可行的。
  • 观测技术
  • 杨维芳;杨博雄
    . 2008, 28(2): 123-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了电子距离测量仪器(EDM)的野外基线设计原理,对现有3种基线设计类型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按一定精测尺长设计的基线将不完全适合对其它精测尺长仪器的检测。
  • 祝芙英;吴云;杜瑞林;张念;
    . 2008, 28(2): 127-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流动SLR于2005年在乌鲁木齐观测站对LAGEOS-1、BeaconC、Jason1等卫星的多次观测资料,对LAGEOS1卫星进行精密定轨和偏差分析,给出了该流动观测站的距离偏差、时间偏差以及测距精度,得出流动SLR乌鲁木齐站的平均观测精度优于2 cm。
  • 孙中苗;李迎春;张松堂;王应建
    . 2008, 28(2): 132-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LaCoste&Romberg航空重力仪是我国航空重力测量系统的核心。根据航空重力测量的特点,讨论了航空重力仪格值的标定方法,导出了格值计算公式。基于实际标定数据,计算获得了新格值。利用大同航空重力测量实测数据对新格值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新格值可以使空中重力扰动与参考值之间的系统误差减小约1×10 -5 m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