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利用华北地区GNSS速度场资料,使用多维小波分析方法计算区域应变率场,结合研究区域的活动构造背景与震源机制解的分布,讨论剪切应变率、面膨胀率以及旋转率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应变率的分布与该地区长期构造背景和地震分布一致,剪切应变率、面膨胀率、旋转率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块体边缘或块体边界断裂带附近,其他地区的应变率相对较小。
|
|
关键词 :
华北地区,
GNSS速度场,
多维小波分析,
应变率场
|
|
[1] |
庄文泉,李 君,郝 明,崔笃信. 利用加密GNSS数据和震源机制解分析川滇块体南部现今地壳活动特性[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1, 41(7): 732-738. |
[2] |
王启欣,徐锡伟,江在森. 南北地震带现今应变特征及地震危险性分析[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0, 40(1): 23-29. |
[3] |
党亚民,杨 强,薛树强,岳彩亚,刘宗强. GNSS监测的川滇地区地壳形变动态变化特征[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9, 39(2): 111-116. |
[4] |
王 鹏,郑建常,李晓红,徐长朋. 基于最邻近事件距离算法的华北地区地震丛集特征研究[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7, 37(12): 1229-1233. |
[5] |
韩美涛,玄松柏,张永奇,曹建平,郑增记. 华北地区2009~2013年地下物质密度变化及其地壳运动含义[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7, 37(11): 1118-1120. |
[6] |
张立成,陈聚忠,陈长云. 川滇中部及周边形变应变场研究[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6, 36(增1): 94-. |
[7] |
陈长云,贺建明. 西秦岭北缘断裂分段运动变形特征分析[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6, 36(9): 784-788. |
[8] |
陆明勇,李宁,于海生,李志雄,宋彦云,李杰,王秀文,寇建新,李岩峰,冯军,高宴清,张金城. 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布测状况初步分析[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5, 35(6): 979-983. |
[9] |
吴伟伟,孟国杰,苏小宁,伍吉仓,胡新康,金红林. 基于高斯距离加权格网法研究华北地区地壳形变特征[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5, 35(1): 7-12. |
[10] |
周德敏,甘卫军,李金平,陈为涛,丁晓光,梁诗明. 龙门山断裂周边区域在汶川Ms8.0地震和芦山Ms7.0级地震前的地壳形变特征对比研究[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4, 34(5): 1-5. |
[11] |
赵斌,聂兆生,黄勇,王伟,张彩红,谭凯,杜瑞林. 大规模GPS揭示的华北地区现今垂直运动[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4, 34(5): 35-39. |
[12] |
王伟,杨少敏,谭凯,赵斌,黄勇,张彩红,王迪晋. 用GPS分析天山现今地壳变形与应变率场[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4, 34(3): 75-80. |
[13] |
党学会,乔学军,赵斌,吕健,王恒信,张昀龙. 汶川Ms8.0地震后川滇地区地壳水平形变特征研究[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3, 33(4): 13-16. |
[14] |
孙东颖;张风霜;郭良迁. 华北地区定点台站形变资料分析[J]. , 2012, 32(Supp.): 91-95. |
[15] |
郝洪涛;李辉;孙少安;. 华北地区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的初步清理[J]. , 2012, 32(6): 54-5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