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开放获取声明 | 问题解答 | 联系我们 | English Version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主编远程办公
        常务副主编办公
        编辑远程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期刊检索
        Email Alert
        
 
        作者署名与作者单位
        怎样写摘要
        固体潮理论值天顶距微分公式补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编辑部稿件处理流程图解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2022年11期刘慧敏附录
        2020年12期附录A
        常见基金项目标注参考翻译
        《地应力测量中钻孔偏心分析》文章公式勘误
        范文
        与本刊相关的中图分类号
        常用校对符号一览表
        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版权转让协议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当期目录
 
2010年 30卷 6期
刊出日期:2011-01-30

观测技术 地壳形变与地震 观测技术
   
地壳形变与地震
1 北天山现今活动构造的运动特征
李杰;王晓强;谭凯;刘代芹;帕尔哈提;蒋靖祥;方伟
利用1998—2008年北天山地区近30个站的GPS观测资料,获取了研究区内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和主要断层的活动速率。GPS运动速率表明:北天山地区的南北向地壳缩短表现为非均匀性,速度吸收的差异性表现出与该地区地震发生频度有一定的相关性;GPS测量得到的现今断裂总体活动特征与地质学推断结果一致,但量值存在差异。
2010 Vol. 30 (6): 1-5 [摘要] ( 1709 ) [PDF 914KB] ( 2164 )
6 四分量式钻孔应变观测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张晶;刘琦
利用中国地震数字观测网络“十五”计划期间布设的姑咱、小庙台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结果,根据应变固体潮汐观测模型拟合潮汐响应参量耦合系数、相位滞后;利用考虑响应率、相位滞后、气压扰动影响的综合观测模型提取固体潮频段以内的变化,从构造和介质特性的角度对计算结果的时间序列和平面应变图像进行讨论。结果显示,汶川8.0、会理6.1、姚安6.0级地震前,潮汐响应参数和高频信息在震前几个月至1年出现扰动;姑咱台的应变花图像相对稳定,其变形主要受附近的构造所控制。
2010 Vol. 30 (6): 6-9 [摘要] ( 1682 ) [PDF 1148KB] ( 3294 )
10 长江三峡地区地震事件频谱特征及分类问题探讨
吴海波;姚运生;薛军蓉
用三峡地区29次地震事件的频谱特征,与三峡周边地区36次已知成因类型地震事件的频谱特征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与构造地震相比,三峡地区地震事件记录波形低频成分比较丰富,优势频率、峰值频率和拐角频率等参数偏低。依据频谱参数特点,这29次地震事件可分为4类,即构造地震、浅表构造地震、介于构造与塌陷之间的地震和塌陷型地震,其中第三类地震事件居多。
2010 Vol. 30 (6): 10-15 [摘要] ( 1686 ) [PDF 1032KB] ( 3838 )
16 龙岩地震台中强地震前地倾斜异常分析
刘其寿;王绍然;杨佩琴;郑健志;李远兴;赖福霖;郑永通
采用多种数学方法,对龙岩地震台SQ-70型水平摆倾斜仪1989—1998年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并利用EIS2000软件进行绘图分析。得出:龙岩地区两次4.5级以上地震前,龙岩地震台地倾斜观测值均有异常变化。
2010 Vol. 30 (6): 16-19 [摘要] ( 1754 ) [PDF 1387KB] ( 2906 )
20 基于CR-InSAR的西安市地裂缝监测研究
朱武;张勤;赵超英;杨成生;王宏宇
以西安地裂缝为对象,展开了CR-InSAR在地裂缝监测中的应用研究,通过LAMBDA相位解缠得到f 3和f 11地裂缝2009—2010年垂直形变时间序列,与水准数据的比较发现两者吻合得很好,证明了此方法在地裂缝监测中的可靠性。
2010 Vol. 30 (6): 20-23 [摘要] ( 1712 ) [PDF 1227KB] ( 3813 )
24 地震前后遥感影像分形特征研究
陈文凯;何少林;周中红;张苏平
利用汶川地震中获取的遥感影像,采用三角棱柱表面积法对影像中的不同地物进行分维数的计算。计算结果证明,影像中同一区域各个波段计算出来的分形维数不同,波段质量对分形维数影响较大;分形特征能够区分不同破坏程度的建筑物、滚石与其他地物。
2010 Vol. 30 (6): 24-30 [摘要] ( 1833 ) [PDF 2605KB] ( 3002 )
31 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在断层滑动速率反演中的应用
段虎荣;张永志;徐海军
结合位错理论模型,基于模拟的水平位移观测值分别采用PSO算法、遗传算法以及蒙特卡罗算法对断层的三维滑动速率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结果表明:3种算法耗时都随着反演参数的取值范围的增大而增加,且随着适应度值增大而增加;PSO算法的耗时优于其他两种算法。随后对标准PSO算法与改进后的PSO算法进行了对比计算。在模拟试验中适应度值取0.95的条件下,改进后的PSO算法比标准PSO算法耗时减少了26.50%。最后采用改进后的PSO算法对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的三维滑动速率进行反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比标准PSO算法耗时减少了36.34%;惯性权值的动态调整对算法的影响比较突出;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并伴有正倾滑性质。
2010 Vol. 30 (6): 31-36 [摘要] ( 1629 ) [PDF 594KB] ( 2229 )
37 基于稳健轮回搜索的Bayes估计法在地壳形变分析中的应用
赵丽华;张勤;王庆良
将地球物理模型估计的形变量与GPS几何观测量结合进行形变分析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物理模型参数难免存在不可靠现象,直接应用这种不可靠信息进行参数估计,会影响参数解的可靠性。将地球物理模型估计的形变信息作为先验信息,与几何观测量相结合进行形变分析,并提出一种能够有效修正不可靠先验信息的基于稳健轮回搜索的Bayes估计方法。考虑到异常形变点或大的观测误差对轮回搜索结果存在较大影响,又提出用高崩溃污染率的稳健估计法来确定能够代表块体均匀应变的一组相对稳定的点,由这些相对稳定点组计算搜索函数,确保先验信息的可靠性。最后利用一实测GPS监测网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稳健轮回搜索可以有效地对失真先验信息进行修正,提高模型参数解的精度。
2010 Vol. 30 (6): 37-41 [摘要] ( 2121 ) [PDF 530KB] ( 2856 )
理论方法研究
42 地球内外扰动物质引起高程异常的分析
张赤军;骆鸣津;王新胜;方剑
全球不少高原的高程异常(大地水准面起伏)为负,到底是正是负?需要从理论上求证。为此,推导了与此有关的高程异常的正负判别公式,并得出异常是由地球内外扰动物质引起的。该结论在模型计算中也得到了验证。此外对地形在计算高程异常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2010 Vol. 30 (6): 42-46 [摘要] ( 1842 ) [PDF 424KB] ( 2914 )
47 补偿最小二乘半参数模型解及估计量的统计性质
丁士俊;姜卫平
讨论半参数模型的两种不同求解方法,并导出相应解的计算公式与精度评定公式。另外从偶然误差的特性出发,研究半参数模型估计量的有偏性、估计量的分布以及参数估计的均方误差等统计性质。模拟实验表明,在半参数模型补偿最小二乘估计中,只有在一定的准则下正确选择参数,才能得到参数、非参数与方差因子的最佳估计值。
2010 Vol. 30 (6): 47-50 [摘要] ( 1888 ) [PDF 620KB] ( 3087 )
51 不适定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的正则化同伦法及其应用
唐利民;朱建军
构造一个正则同伦函数来解算Jacobian矩阵秩亏或者严重病态的不适定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建立不适定非线性最小二乘的正则同伦迭代格式,提出以残差平方和值大小为判断准则的两种正则参数选取的新策略:直接搜索法和区间划分法。对经典的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进行解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适用的;非线性秩亏自由网平差算例表明,正则同伦法不仅可以降低迭代矩阵的条件数,而且使得整个迭代过程中条件数波动较小,并可得到稳定的较小范数解。
2010 Vol. 30 (6): 51-56 [摘要] ( 1782 ) [PDF 899KB] ( 2377 )
57 拟合推估模型方差分量估计的一种新方法
李伟伟;沈云中;
对于拟合推估模型,通常引入信号的虚拟观测方程,直接使用Helmert估计公式,计算观测误差与信号的方差因子。基于残差与信号的二次型,导出了观测误差与信号方差因子的估计公式。算例表明,该方法与基于虚拟观测方程的方差分量计算公式估计的结果完全相同,验证了其正确性。
2010 Vol. 30 (6): 57-59 [摘要] ( 1955 ) [PDF 535KB] ( 2802 )
60 卫星重力梯度数据的网格化方法研究
刘晓刚;吴晓平;王宝军;庞振兴
利用模拟的卫星重力梯度数据,对移动平均法、反距离加权平均法、加权移动趋势面法和普通克里金法的网格化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搜索半径的选择,既要考虑到能够包含足够多的信息来反映原始数据的空间分布特性,又要考虑到计算速度的要求;离散数据的网格化,必须考虑已知点与待求点之间的距离对网格化结果的影响;从网格化结果的精度、计算速度以及对原始数据的逼近效果来看,反距离加权平均法最适用于离散的卫星重力梯度数据的网格化。
2010 Vol. 30 (6): 60-65 [摘要] ( 1879 ) [PDF 1477KB] ( 3175 )
66 星载GPS相位非差运动学定轨中误差影响分析
郑作亚;党亚民;卢秀山;阳凡林;
以CHAMP卫星的GPS观测资料为例,分析GPS精密星历、钟差、卫星相位中心改正、相对论效应和GPS卫星空间几何分布等各类误差对定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数据处理中心的GPS轨道相差很小,对LEO卫星定轨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同一数据中心的相邻历元间的钟差变化很小,为1~2 cm,不同数据中心的钟差改正数差异较大;GPS卫星钟差改正精度优于5 ns。
2010 Vol. 30 (6): 66-70 [摘要] ( 1973 ) [PDF 1310KB] ( 2715 )
71 一种改进的高采样率卫星钟差求解方法
易重海;朱建军;陈永奇;戴吾蛟
针对各种卫星钟差估计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卫星钟差求解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一个GPS观测网络中的非差消电离层组合相位观测值、IGS精密星历以及低采样率卫星钟差依次进行每一测站的卫星之间相对钟差在相邻历元间的变化值的估计;然后对各测站得到的星间相对钟差历元间变化值求均值,得到星间相对钟差历元间变化值的最或然值;再根据星间相对钟差历元间变化值,用求和法导出各历元星间相对钟差值;最后得出各历元的卫星钟差值。在卫星钟差的求解过程中,考虑基准卫星发生更替情况,采用精密的天顶对流层延迟产品进行对流层延迟误差改正,并顾及相位缠绕、固体潮汐等影响。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未知参数少、算法简单、计算速度快和精度高等优点,适合于高采样率卫星钟差的求解。
2010 Vol. 30 (6): 71-76 [摘要] ( 2394 ) [PDF 827KB] ( 2506 )
77 基于混合微粒群算法的相位解缠
范洪冬;邓喀中;薛继群;祝传广;
针对Goldstein枝切线及蚁群解缠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微粒群算法的相位解缠方法。该算法首先对奇异点进行预处理,将其分为偶极点、边界点和内部点;然后,利用相干图对内部点分区,并采用混合微粒群算法生成各自区域内的最短路径;最后,将这些最短路径分割成电荷平衡的小段枝切线,并对边界点和剩余未连接的奇异点按照窗口扩展法生成枝切线。实验表明,该算法比传统枝切线解缠方法更加有效。
2010 Vol. 30 (6): 77-81 [摘要] ( 1633 ) [PDF 639KB] ( 3657 )
82 基于移动曲面拟合方法的GPS高程转换
丁海勇;杨延珍;王新志;王晓英
为提高GPS高程转换的精度,采用移动曲面拟合方法进行分区拟合,以待定点为圆心,设定区域半径,利用区域中的已知数据点拟合出一个二次曲面,并针对曲面拟合中的病态法方程求解的问题,利用岭估计算法进行求解。数值试验表明,移动曲面拟合算法切实可行,且具有较高的GPS转换精度。
2010 Vol. 30 (6): 82-85 [摘要] ( 1727 ) [PDF 414KB] ( 2469 )
86 基于VRS系统的精密正常高实时测量
李江卫;刘经南;肖建华;白洁
提出一种VRS系统与区域大地水准面联合应用提高正常高实时测定精度的方法与流程,测试外符合精度可达3 cm,能有效地提高用户正常高的实时精度和作业效率。
2010 Vol. 30 (6): 86-90 [摘要] ( 1675 ) [PDF 907KB] ( 3091 )
91 基于平面拟合和 BP神经网络组合法的GPS高程转换
侯东阳;张书毕;
针对GPS高程转换时单独采用平面拟合法不能获得较高的精度,而BP神经网络法也存在很大风险性的问题,设计了6种平面拟合和神经网络组合法,经过实例验证和比较,6种组合法的精度均比单独使用平面拟合法和BP神经网络法的精度高,其中3输入平面拟合法的精度最高。
2010 Vol. 30 (6): 91-94 [摘要] ( 1812 ) [PDF 719KB] ( 3110 )
95 基于卫星重力梯度数据的线质量调和分析
吴星;张传定;王凯;冯炜
针对卫星重力梯度数据,推导了全球线质量模型的基本方程以及线质量调和分析的基本公式;研究了基于卫星重力梯度径向实数分量、水平复数分量和全张量3类情况下的线质量模型的方程及其最小二乘解,完整地给出了线质量调和分析公式。线质量调和分析法具有点质量调和分析法的消除离散误差、可联合处理多类型数据等诸多优点,又因顾及了不同埋藏深度、有分频段的作用而优于点质量法。用模拟数值验证了线质量调和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0 Vol. 30 (6): 95-99 [摘要] ( 1722 ) [PDF 757KB] ( 3347 )
100 基于小波与ARMA模型的卫星钟差预报方法
张清华;隋立芬;牟忠凯
针对导航卫星钟差预报中通常采用的二次项拟合模型(短期预报)与灰色模型(长期预报),只考虑钟差趋势项而忽略其随机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小波与ARMA模型的钟差预报改进算法。在算例中采用IGS提供的精密钟差进行预报,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进一步提高了钟差预报的精度。
2010 Vol. 30 (6): 100-104 [摘要] ( 1774 ) [PDF 1090KB] ( 2441 )
105 不同定权方式对VTEC计算结果的影响
叶晓舟;陈鹏;吴寒
电离层延迟是GPS测量中的重要误差源,利用双频GPS观测值可以计算出电离层中的总电子含量,并建立高精度的覆盖区域的电离层延迟模型。而GPS观测值的质量与卫星高度角有密切联系,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采用不同的定权方式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将两种不同定权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高度角定权的方法得到的结果精度较高。
2010 Vol. 30 (6): 105-107 [摘要] ( 1639 ) [PDF 373KB] ( 2913 )
108 基于DTIN的CORS基准站网络构造算法
郭英;程鹏飞;吕洪标
基于已有的Delaunay 三角网构网算法,总结了CORS基准站网络构造过程,给出了CORS基准站在平面、球面和椭球面的投影函数,推导了投影点的坐标表达式;对于多点共圆的特殊基准站子集,研究了相应的最佳构网方法;针对相邻CORS网的拼接需求、网内删除和增添基准站(子网)的需要,研究了一种新的局部网络更新算法,并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0 Vol. 30 (6): 108-111 [摘要] ( 1723 ) [PDF 744KB] ( 2182 )
112 采样间隔和VTEC模型对GPS硬件延迟估计的影响分析
高淑照;黄丁发
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了采样间隔和VTEC拟合模型对解算卫星和接收机硬件延迟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连续运行的GPS观测站,采用3小时采样间隔和立方模型,可以正确解算出硬件延迟和有效减小计算量。
2010 Vol. 30 (6): 112-115 [摘要] ( 1757 ) [PDF 640KB] ( 3120 )
116 整数规划在三频组合观测值确定中的应用
陈宇;白征东;原波
随着导航卫星定位系统多频率的广泛应用,三频载波相位组合可以形成很多具有长波长、弱电离层、低噪声的线性组合。这些特性可有效地实现整周模糊度值的快速确定并削弱电离层延迟的影响。由于组合观测值需保留模糊度的整周特性,所以组合系数要取整数。提出整数规划算法,以组合观测值的波长为目标函数,以弱电离层延迟和弱观测噪声等为约束条件建立整数规划数学模型,从而求解满足一定条件的全局最优整数解。GPS数据分析表明,整数规划算法能较好地应用于三频组合观测值确定。
2010 Vol. 30 (6): 116-119 [摘要] ( 1659 ) [PDF 400KB] ( 2908 )
120 变形监测网基准一致性的变换与灵敏度分析
黄兵杰;周剑;白洁;王祥
提出一种无稳定基准的变形监测网数据处理与稳定性分析的方法与流程,解决了多期监测数据中网型一致性和基准一致性问题。利用平均间隙法原理,判断监测网中点的稳定性,进而确定变形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灵敏度分析。通过计算实例说明了其可行性和优越性。
2010 Vol. 30 (6): 120-125 [摘要] ( 1675 ) [PDF 550KB] ( 3008 )
126 老采空区残余沉降的GM-Markov预测模型研究
王正帅;邓喀中;
研究并建立了老采空区残余沉降的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GM-arkov),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求解GM(1,1)模型的最优背景值和初始扰动值,充分提取序列中的趋势信息进行建模、预测,并引入马尔可夫链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通过实例将GM-arkov模型与GM(1,1)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GM-arkov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均优于GM(1,1)。
2010 Vol. 30 (6): 126-130 [摘要] ( 1693 ) [PDF 484KB] ( 2689 )
131 基于改进四叉树结构的GML索引方法研究
张晓东;王亮;韩立钦;兰小机;王志红
通过对现有GML索引技术的分析,采用四叉树结构构建GML索引,并用最小区域外包的方式解决数据冗余问题。利用LINQ查询语言跨数据源的技术优势,通过加入空间操作方法使其支持GML数据的查询。实验证明,改进的四叉树索引方法有效地提高了GML数据查询的性能。
2010 Vol. 30 (6): 131-134 [摘要] ( 2133 ) [PDF 513KB] ( 3051 )
135 基于基准站改正信息的实时动态精密单点定位
黄观文;涂锐;张勤;王利;李跃华;蔺玉亭
针对常规实时动态精密单点定位状态噪声大、观测误差复杂、精度不稳定等局限性,在具有基准站数据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准站改正信息的实时动态精密单点定位算法。该算法能有效解析出基准站和流动站的共性误差,进而修正流动站观测值精度;其定位模型仍采用传统非差PPP模型,与常规动态PPP解算软件兼容,算例结果证实该算法可以获取与动态相对定位等价的精度。
2010 Vol. 30 (6): 135-139 [摘要] ( 1778 ) [PDF 946KB] ( 2437 )
140 基于GAMIT的日食验证方法研究
何丽娜;王解先;
为了研究获取日月实时位置的算法,画出它们一天中的运动轨迹,基于GAMIT软件,给出了太阳与月球在惯性系中三维位置获取的原理与方法,介绍了惯性系与地固直角坐标系之间的转换方法,并在当地切平面坐标系中,导出获取太阳与月球视位置的公式。结合2009年7月22日在我国长江流域日全食的实例,分析了太阳与月球全天的运动轨迹,选取当天9时39分44秒上海站的数据进行验证,画出了此时刻地球上的日月影图,证明该方法可行。
2010 Vol. 30 (6): 140-143 [摘要] ( 1616 ) [PDF 583KB] ( 3587 )
144 UKF在基于地磁场的自主导航中的应用分析
王向磊;赵东明
研究基于地磁场的自主导航,建立以卫星轨道动力学方程为基础的系统状态方程,推导出以地磁场矢量为观测量时的观测方程。为解决系统的非线性问题,把UKF引入基于地磁场的自主导航系统中。并用Matlab对基于地磁场的自主导航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滤波周期、初值误差、测量误差对UKF滤波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UKF有很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
2010 Vol. 30 (6): 144-149 [摘要] ( 1934 ) [PDF 1074KB] ( 2484 )
观测技术
150 微动台阵布设的精密定位新方法
廖成旺;邓涛;丁炜;王浩;魏巍;
提出一种结合GPS定位和皮尺丈量的微动台阵布设的精密定位新方法,介绍其定位原理、定位过程和实验结果。实验表明,该方法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能满足微动台阵布设的精度要求,并且具有简单可靠的特点。
2010 Vol. 30 (6): 150-153 [摘要] ( 1660 ) [PDF 472KB] ( 3114 )
154 高精度倾斜仪的自动调零设计
吴艳霞;胡国庆;马武刚;谭业春
分析高精度倾斜仪零点漂移的几大诱因,并将遥控调零和自动调零电路运用于垂直摆倾斜仪,解决了倾斜仪调零难、精度低的问题,调零精度达到200 mV(仪器量程为 2000 mV)。
2010 Vol. 30 (6): 154-156 [摘要] ( 1623 ) [PDF 850KB] ( 2648 )
157 SG-053超导重力仪的观测结果分析
刘子维;李辉;郝洪涛;韦进;邢乐林;
对SG-053超导重力仪在国家重力台网中心观测基地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地的环境噪声水平为1.146×10 -8 ms -2 , 对O1波、M2波等主要潮波潮汐因子的测量精度达到了0.01%的量级,因而可以用作连续重力观测网的基准站仪器。
2010 Vol. 30 (6): 157-160 [摘要] ( 1709 ) [PDF 647KB] ( 3311 )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继续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保持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收录
· 我刊464篇论文入选中国知网《学术精要数据库》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被EBSCO数据库收录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入选《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 本刊执行主编柳建乔当选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
更多...    
 
·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3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编辑部© 鄂ICP备18025169号-1
地址: 武昌洪山侧路40号 邮编: 430071
电话: 027-87864009 E-mail:jgg09@163.com QQ群:550844997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