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开放获取声明 | 问题解答 | 联系我们 | English Version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主编远程办公
        常务副主编办公
        编辑远程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期刊检索
        Email Alert
        
 
        作者署名与作者单位
        怎样写摘要
        固体潮理论值天顶距微分公式补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编辑部稿件处理流程图解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2022年11期刘慧敏附录
        2020年12期附录A
        常见基金项目标注参考翻译
        《地应力测量中钻孔偏心分析》文章公式勘误
        范文
        与本刊相关的中图分类号
        常用校对符号一览表
        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版权转让协议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当期目录
 
2020年 40卷 增1期
刊出日期:2020-07-22

水库地震 其他
   
其他
0 封面
2020 Vol. 40 (增1): 0-0 [摘要] ( 0 ) [PDF 1859KB] ( 937 )
1 中英文目录
2020 Vol. 40 (增1): 1-1 [摘要] ( 0 ) [PDF 379KB] ( 952 )
水库地震
1 基于超导重力仪和宽频带数字地震仪的地球自由振荡信号探测
江 颖,刘子维,张晓彤,韦 进

利用2010年智利MW8.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模拟解算该地震激发的自由振荡信号,将模拟信号与拉萨台超导重力仪(SG)和宽频带数字地震仪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0.3~1.0 mHz频段,超导重力仪观测到的自由振荡信号具有较高信噪比,且可捕捉到谱峰分裂信号。在1.0~5.0 mHz频段,超导重力仪和宽频带数字地震仪观测到的自由振荡信号的频率与理论值偏差均小于0.214%。超导重力仪选用的时间段越长,其与理论计算值的平均偏差越小,当采用的时间序列达到80 h,观测值与理论值的平均偏差为7.715%。当数据长度大于40 h,超导重力仪观测效果明显优于宽频带数字地震仪。2种仪器的观测值与理论值的对比可充分体现超导重力仪的低频性和稳定性,超导重力仪比宽频带数字地震仪在探测地球自由振荡信号方面,尤其是在低频信号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2020 Vol. 40 (增1): 1-4 [摘要] ( 951 ) [PDF 5471KB] ( 1411 )
5 恩施地震台gPhone重力仪背景噪声水平变化分析
覃 鹏,王建伟,钱 庚
基于恩施地震台gPhone重力仪2010~2018年连续9 a的相对观测数据,定量分析其在200~600 s频段范围的背景噪声水平变化,同时研究固体潮、气压、多项式拟合等因素对功率谱密度(PSD)的影响。结果表明:1)频率低于5×10-3 Hz时,固体潮和多项式改正可对重力PSD起到很好的改进作用。2)恩施台gPhone重力仪2010~2015年的地震噪声水平SNM在1.185 8~1.229 4范围内,处于相对较低且稳定的状态;而从2016年起,SNM达到1.256 6,并在2018年超过了1.30。经查明,这种变化是由于恩施台2 km范围内的多处道路施工所致。
2020 Vol. 40 (增1): 5-9 [摘要] ( 1135 ) [PDF 6130KB] ( 1456 )
10 大连台连续重力观测质量分析
翟丽娜,孔祥瑞,王松阳,杨牧萍,黄明威,郭晓燕,王 岩
选取2015-07-01~2016-07-01大连台gPhone重力连续观测数据资料,进行数据降采样、预处理及调和分析,得到该台观测精度及噪声水平。结果表明,大连台连续重力数据在1 min内和1 h内2个周期的噪声水平分别为9.18×10-8 ms-2和0.28×10-8 ms-2,表明该台连续重力观测数据噪声水平较低;重力潮汐主波振幅观测频段低于重力台网中心观测基地超导重力的白噪声水平,说明台站外部观测环境较好。
2020 Vol. 40 (增1): 10-13 [摘要] ( 1047 ) [PDF 4256KB] ( 1362 )
14 福建区域重力台网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俞文俊,郑辰禾,黎己余,李杏梅,郑志泓,张 凯
本文收集整理了福建区域重力台网2015年以来的观测资料,分析各台gPhone型重力仪的同震响应特征,对比并分析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对同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同震响应的最大变形幅度与震级及震中距有较强的相关性,但没有严格的比例关系;面波延迟时间与震中距成正比;浅源地震在福建地区的危害性要大于深源地震;同震持续时间与仪器分辨率有关。
2020 Vol. 40 (增1): 14-18 [摘要] ( 984 ) [PDF 4574KB] ( 1333 )
19 中国大陆强震前的电离层异常特征
周义炎,杨 剑,祝芙英,赵 斌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GPS观测数据,获取2000~2019年中国大陆63次强震(MS≥6.0)前的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的时空分布。通过分析震前20 d内的电离层日-日变化,发现有58次地震在震前10 d内于震中附近出现明显的电离层异常。通过分析这些电离层异常期间的日-地空间环境,并结合电离层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认为其中的44次地震前的电离层异常可能是由地震孕育活动引起的,这些异常可视为地震的短临前兆。
2020 Vol. 40 (增1): 19-28 [摘要] ( 1134 ) [PDF 9617KB] ( 1434 )
29 基于GPS观测数据改进全球GIA地表抬升速率场
周 艳,杨少敏,黄 勇
精确的GIA模型对于利用GRACE卫星研究全球陆地水变化、大地震、海平面变化等全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一般采用的GIA模型有ICE-6G_C/D等,虽然这些模型中也少量地利用GPS数据,但是还没有体现出全球GPS数据的最大优势。采用Schumacher等人最近发布的GIA地表抬升速率全球GPS数据集,利用基于模型和GPS观测到的地表抬升速率进行球谐分析的方法,来组合和完善从GIA模型和GPS观测值得出的地表抬升速率。融合GPS数据后,GIA隆升图的分辨率得到显著改善。
2020 Vol. 40 (增1): 29-32 [摘要] ( 1077 ) [PDF 4840KB] ( 1216 )
33 华北地区现今水平应变场基本特征
韩 冰,王 伟,李正媛
利用华北地区GNSS速度场资料,使用多维小波分析方法计算区域应变率场,结合研究区域的活动构造背景与震源机制解的分布,讨论剪切应变率、面膨胀率以及旋转率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应变率的分布与该地区长期构造背景和地震分布一致,剪切应变率、面膨胀率、旋转率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块体边缘或块体边界断裂带附近,其他地区的应变率相对较小。
2020 Vol. 40 (增1): 33-36 [摘要] ( 1106 ) [PDF 9801KB] ( 1402 )
37 树木遮蔽对GNSS基准站观测影响的分析
徐梦林,龚 俊,汪贞杰,赵梦琦
针对GNSS台站周边树木遮蔽造成的多路径误差问题,利用TEQC软件,以浙江地区卓山基准站(ZSJZ)和乍浦基准站(ZHAP)2个台站为实例,通过对多路径效应MP1值和MP2值及周跳比(O/SLPS)等指标的时序进行分析,并对2个台站与邻近台站数据的时间序列进行比对,对GNSS台站观测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存在树木遮蔽干扰时,3个指标都能较清晰地呈现周期性变化,MP1值和MP2值与O/SLPS成负相关关系;O/SLPS与MP1值、MP2值相比有不可替代的敏感性;当O/SLPS在300以上时,台站周边树木对台站观测数据不构成明显的干扰。本文结论可为GNSS台站的勘选、观测环境的评估及行业标准的制定等提供参考。
2020 Vol. 40 (增1): 37-40 [摘要] ( 1086 ) [PDF 7242KB] ( 1387 )
41 山东长岛海域震群精细速度结构成像研究
李 铂,张正帅,崔 鑫,于 澄,刘承雨
2020 Vol. 40 (增1): 41-46 [摘要] ( 959 ) [PDF 10648KB] ( 1289 )
47 巴东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分析
杜承宸,董彦君
利用P波初动方法对巴东地区2009~2016年发生的M>2.0地震进行震源机制解计算,进而应用网格搜索法获得该地区地壳应力状态。结果表明,巴东地区反演所得的S1轴方向为108°~109°,S3轴方向为263°~264°,揭示了该区域现今地壳运动主要受到西部印度板块和青藏高原构造作用影响,外加区域地壳内部存在低速层或速度转折界面,导致研究区构造应力场总体上以NW-SE向的挤压运动为主。
2020 Vol. 40 (增1): 47-50 [摘要] ( 951 ) [PDF 3466KB] ( 1272 )
51 基于PLD方法估算夏河MS5.7地震的视震源时间函数
许康生,李 英
本文以2019-10-28甘肃夏河MS5.7地震为研究对象,选用6个甘肃省地震台记录到的垂直向地震波数据,以ML2.0余震为经验格林函数,采用PLD方法处理得到地震的视震源时间函数,结果发现,各台的上升时间在5~8 s之间,平均上升时间为6 s,破裂持续时间约为18 s。基于视震源时间函数初步探讨了夏河地震地面运动幅度的时空特征,结果显示,地面运动幅度较大的区域在震中两侧大体呈南北向条带状展布,与各机构给出的断层走向大体一致。
2020 Vol. 40 (增1): 51-53 [摘要] ( 968 ) [PDF 4231KB] ( 1364 )
54 2015年3月沧源MS5.5地震震源机制研究
何应文,罗 钧,王建芳,徐嘉谦,彭云峰,刘青云
采用CAP震源机制解方法反演2015-03-01沧源MS5.5地震的震源深度和震源断层面解。反演结果表明,震源机制解类型为节面高倾角左旋走滑型地震,发震断层为NE向活动构造带。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I走向332°、倾角82°、滑动角156°;节面Ⅱ走向66°、倾角66°、滑动角9°;P轴方位20°、倾伏角6°;T轴方位288°、倾伏角22°;矩震级MW为5.2,最佳反演震源质心深度为9.4 km。
2020 Vol. 40 (增1): 54-56 [摘要] ( 1003 ) [PDF 5604KB] ( 1364 )
57 2015-12-07塔吉克斯坦MS7.4地震震相特征分析
张 锋,南芳芳,张 勇,邱大琼,陈 亮
2015-12-07塔吉克斯坦发生MS7.4地震,震中地点距乌什和库车2个国家地震台分别约665 km和930 km。对于此次地震,乌什台记录到的主、余震多数首波Pn震相清晰,Sg震相不清晰,识别较为困难;而库车台记录到的主、余震首波Pn震相清晰,Sg震相不清晰。通过对2个台站记录到的主、余震波形进行对比,分析震相三要素(相位、周期、幅度)及波形特点,认为Pn震相及Sg震相是乌什、库车地震台记录塔吉克斯坦地震的主要定位震相。
2020 Vol. 40 (增1): 57-63 [摘要] ( 904 ) [PDF 11184KB] ( 1330 )
64 2014年霍山MS4.3地震岩石圈磁场异常分析
储 飞,梁 霄,肖伟鹏,徐如刚
本文主要研究了2014年霍山MS4.3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霍山地震是区域应力作用下的一次右旋张性地震,震中区域主挤压应力为近东西向,基于压磁理论,岩石圈磁场在地震前由于应力作用出现了近东西向的负变化现象;但在震后半年随着压应力的逐渐消散,磁场呈东西向的正变化,其条带末端受发震构造土地岭-落儿岭断裂控制呈北东向展布。岩石圈磁场各分量中,总强度F对地震的反映最显著,地震前后出现近40 nT的变化。
2020 Vol. 40 (增1): 64-67 [摘要] ( 1050 ) [PDF 8468KB] ( 1344 )
68 基于震例的地磁加卸载响应比预测指标探索
戴 苗,冯志生,朱培育
研究利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分析方法获取的2008~2018年中国大陆各个区域地磁日变化异常显著事件,结果显示:1)部分中强地震前,地磁垂直分量存在日变化异常现象。2)一般情况下,异常出现在震前7个月以内,绝大多数在6个月内。3)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卸载日原始日变化曲线呈现不同程度的日变化反相位现象,该现象与孕震区附近地震孕育过程中伴生的临时感应电流相关。4)地震震中主要位于异常台站分布边缘的阈值线附近,且很大部分位于阈值线曲率大(表现为内凹或尖状凸起处)的区域或1 d内出现的两个异常区的交界区域。
2020 Vol. 40 (增1): 68-71 [摘要] ( 987 ) [PDF 5714KB] ( 1274 )
72 湖北省上空空间磁场变化特征
钱 庚,王建伟
利用DEMETER卫星2006~2009年ELF/VLF 370.5~897 Hz频段的磁场数据,排除空间天气和地震事件的影响,研究湖北省上空空间磁场的逐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上空空间磁场变化稳定,变化范围在10-8.82~10-5.34 nT2/Hz,隔年最低值波动小于1.2%,最高值波动小于9.7%。在稳定变化磁场的基础上提取大震前的空间异常信号,有利于地震的持续跟踪工作。
2020 Vol. 40 (增1): 72-74 [摘要] ( 1039 ) [PDF 3682KB] ( 1321 )
75 分量式钻孔应变观测线性频响范围的影响因素研究
马洪飞,王明贵
针对分量式钻孔应变观测技术的动态响应问题,引入钻孔对平面弹性波的水平散射模型,研究分量式钻孔应变观测对入射P波的线性频响,继而研究岩石泊松比对线性频响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岩石泊松比的增加,钻孔线性频响带宽会变窄,但仍然大于目前仪器的采样频率,所以利用高频钻孔应变仪研究地震波是可行的。
2020 Vol. 40 (增1): 75-77 [摘要] ( 920 ) [PDF 3151KB] ( 1276 )
78 台湾地震引起的垂直摆同震形变波
陈传昌,林木金,梁 凯
VS型垂直摆倾斜仪主要记录地壳形变垂直方向的相对运动和固体潮汐的动态变化,同时也记录到同震波形。不同地震激发的同震形变波有明显差异,由台湾地震激发的同震形变波具有与台湾地质构造相符的特点,也因震源、震级的不同具有差异性。
2020 Vol. 40 (增1): 78-81 [摘要] ( 918 ) [PDF 3944KB] ( 1256 )
82 云南通海台形变仪的同震响应特征研究
杨玲英,毛先进,杨 星,杨 琪,李春海
利用2009~2018年发生在云南省内及周边地区的51次中强地震及52次通海地区的小震,研究通海台形变仪的同震响应情况,发现通海台形变仪对89.5%的地震具有同震响应,响应形态多以“阶跃”形式出现,且与地震烈度相关,对大关昭通地震带上的地震不敏感,68%的地震有震前固体潮畸变出现,掌握这些规律可为地震预测提供服务。
2020 Vol. 40 (增1): 82-86 [摘要] ( 999 ) [PDF 4594KB] ( 1280 )
87 易县台伸缩仪受荷载干扰的模拟数值分析
张 娜,龚燕民,李东霞
易县地震台伸缩仪曲线2019-01起加速上升,年变曲线形态出现转折变化,排查各项干扰因素并结合异常出现时间及三维模拟定量分析发现,应变模拟计算结果3.14×10-8是应变实际异常变化量6.98×10-8的一半,此次洞体应变数据异常与采石场造成的荷载环境干扰有关,但可能不仅这一干扰因素,不排除存在其他干扰源或地壳自身产生的应变变化。
2020 Vol. 40 (增1): 87-90 [摘要] ( 891 ) [PDF 4954KB] ( 1244 )
91 云南昆明台定点形变长期异常原因分析
杨玲英,钱文品,龚 强,尤 伟,白仙富
 针对云南昆明地震台定点形变水管倾斜EW分量观测数据长期存在大量突跳、阶变等异常的现象,分析了台站周围2 km范围内应力应变地质构造环境、放置仪器的山洞环境及仪器本身情况,利用实地勘察、实验、数据分析等方法逐一排除引起观测结果异常的可能因素,认为引起观测结果异常的根本原因是仪器放大线圈感应故障,更换放大线圈后彻底排除了干扰因素,保障了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20 Vol. 40 (增1): 91-94 [摘要] ( 905 ) [PDF 4137KB] ( 1236 )
95 漳州地震台形变仪器升级改造情况介绍
张 凯,李杏梅,张清秀,俞文俊,郑志泓
漳州地震台于2016~2019年完成垂直摆倾斜仪、钻孔体应变仪两套形变仪器的更新改造工作。经安装调试进入试运行,通过试运行期间数据质量分析、更新前后数据对比,证明升级改造后观测系统试运行结果总体优良。
2020 Vol. 40 (增1): 95-97 [摘要] ( 958 ) [PDF 5992KB] ( 1221 )
98 利用CAP方法分析2019-12-05拜城MS4.9地震震源机制解
 
邓明文
选取新疆测震台网17个宽频带数字台站记录仪的地震波形数据,采用CAP方法反演2019-12-05拜城MS4.9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节面Ⅰ走向302°、倾角36°、滑动角124°,节面Ⅱ走向83°、倾角61°、滑动角68°,最佳深度解为18 km。同时,采用P波初动方法计算2018-11以来与该事件震中相近的5次MS≥3.0地震,结合以往地质资料分析认为,节面Ⅰ为断层错动面,断层类型为逆冲断层。
2020 Vol. 40 (增1): 98-100 [摘要] ( 1011 ) [PDF 4652KB] ( 1250 )
101 震源谱振幅相关系数法在九江-瑞昌地区的应用
邓 辉,李 正,谢 斌
采用震源谱振幅相关系数分析法对2005年九江-瑞昌5.7级和2011年瑞昌-阳新4.6级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的一致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九江-瑞昌5.7级地震序列的40次地震的震源谱振幅相关系数均值约为0.56,震源机制解相似程度较低;瑞昌-阳新4.6级地震序列的7次地震的震源谱振幅相关系数均值约为0.97,震源机制解相似程度较高。这两组地震序列平均相关系数的差异可能与区域应力水平变化有关。
2020 Vol. 40 (增1): 101-103 [摘要] ( 990 ) [PDF 2504KB] ( 1249 )
104 张家口-渤海地区断层土壤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龚燕民,张 娜
对张家口-渤海隐伏构造带地区6~8月24个固定土壤气测点、6条断裂进行断层土壤气Rn、CO2及Hg浓度测量。结果表明,土壤气Rn、CO2、Hg通量值分别为(4.61~18.48)×103 kBq/m3、0.14~8.21%、2~21 ng/m3,呈东高西低的特征,与地区应力水平、地壳厚度、沉积层厚度有关。
2020 Vol. 40 (增1): 104-107 [摘要] ( 884 ) [PDF 4036KB] ( 1267 )
108 一体化强震仪和分体式强震仪的性能比较分析
吴林斌,聂兆生,周林兵

利用瑞士GeoSIG公司的GSK-166型振动台对美国Kinemetrics公司的ETNA2型一体化数字强震仪和瑞士GeoSIG公司的AC-23型地震加速度计进行对比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比两者的幅频数据和灵敏度数据,对一体化数字强震仪和分体式强震仪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强震仪的主要性能指标趋于一致,一体化强震仪可以取代分体式强震仪,应用于核电站、高速铁路、水库大坝等大型工程的地震监测。

2020 Vol. 40 (增1): 108-112 [摘要] ( 1021 ) [PDF 7290KB] ( 1300 )
113 库尔勒台JCZ-1T型地震计近震震相特征分析
单晓琳,刘青山
分析库尔勒台超宽频带JCZ-1T型地震计记录的不同震中距的近震波形特征,发现新疆部分区域记录的地震波形有其特殊的特征:1)震中距小于230 km时,记录到Pg、Sg波;震中距大于230 km时,可以记录到首波Pn;2)除昆仑山特殊区域外,震中距大约为500 km时,面波发育不完全;3)震中距约大于700 km的喀什-乌恰交汇区范围,Pg、Sn波发育不清晰。
2020 Vol. 40 (增1): 113-117 [摘要] ( 1006 ) [PDF 6259KB] ( 1347 )
118 REMOS-SIT-4型地震烈度仪性能测试实验分析
黄 兴,史雨辉, 张 亿,郑 勇
利用GSK-166型高精度单向线性振动台,运用比较法标定烈度仪的幅频特性、线性度误差、横轴灵敏度比等性能参数。分析实验数据得出,REMOS-SIT-4型烈度仪的各性能参数值均未超过被检对象允许的极限误差,符合预期的设计目标,满足测震台网专业设备入网检测规程的要求。
2020 Vol. 40 (增1): 118-120 [摘要] ( 1324 ) [PDF 2153KB] ( 1225 )
121 基于Gauss-Newton法的VP垂直摆倾斜仪二阶系统传递函数的非线性曲线拟合
周林兵,蒋冰莉
 对系统输出的非线性曲线进行拟合是计算VP垂直摆倾斜仪的传递函数的重要步骤。介绍基于Gauss-Newton法辨识非线性函数的基本原理,给出VP垂直摆倾斜仪非线性函数的基本形式,并用Gauss-Newton法辨识出函数的系数,通过对比Gauss-Newton法辨识的函数,实现了较好的拟合效果,为下一步计算VP垂直摆倾斜仪的传递函数奠定基础。
2020 Vol. 40 (增1): 121-122 [摘要] ( 1069 ) [PDF 1498KB] ( 1262 )
123 运用二维有限均布载荷模型研究梅山水库对金寨台地倾斜和应变观测的影响
陆栋梁,韩成跃,刘 莉,陶方宇
研究金寨台地倾斜、应变观测资料和梅山水库水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库水位和金寨台倾斜和应变观测仪器NS分量强相关,和倾斜仪器EW分量弱相关,和应变仪器EW分量中等相关。结合实验室测定岩石力学参数,计算得出金寨台倾斜和应变观测水位系数。
2020 Vol. 40 (增1): 123-125 [摘要] ( 970 ) [PDF 1875KB] ( 1288 )
126 新国家标准震级规定下的省级台网新旧震级对比研究分析
李亚军,周少辉,张志慧,曲均浩,苗庆杰,季爱东,石玉燕,崔 鑫,刘方斌
利用2015~2018年山东台网记录到的ML2.5以上的天然地震与非天然事件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资料,系统对比分析新旧国家标准下各类事件震级测定的差异变化情况,评估新标准下省级测震台网测定震级大小相对于旧标准下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结果表明,无论是天然地震还是非天然事件,新标准下单个测震台站测定的事件震级相对于事件震级的偏差比旧标准更加向0聚合,震级离散程度有所降低;新标准下近台(震中距小于100 km)的震级偏差有所降低,很好地弥补了旧标准存在的近台震级偏小的问题;新标准下测定的天然地震与非天然事件震级普遍比旧标准高,值得注意。
2020 Vol. 40 (增1): 126-130 [摘要] ( 984 ) [PDF 1875KB] ( 1264 )
131 流动卫星激光测距系统TROS1000中卫星识别应用
朱 威,李 欣,罗青山
在硬件上使用带积分功能的CCD相机WAT-910HX,同时在软件上基于QT5.9与OpenCV3.4开发实现TROS1000 中卫星识别功能。该功能可有效识别目标卫星,对TROS1000中流动卫星观测起到一定辅助作用。
2020 Vol. 40 (增1): 131-133 [摘要] ( 859 ) [PDF 5205KB] ( 1268 )
134 流动卫星激光测距系统GSM远程通信系统设计
朱建春,李 欣,朱 威,罗青山
流动卫星激光测距(SLR)系统实现了kHz高重复频率测距、白天测距等功能,具有测距精度高、探测效率高等特点,并能有效解决中国人造卫星激光测距网分布不均的问题。目前,仪器远程控制技术可有效提高卫星激光测距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并最终实现无人值守功能,但该技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远程通信。本文采用GSM模块并结合单片机嵌入式系统,设计了一套GSM远程通信系统。经测试,该系统可实现点对点的通信,出现错误时能够报错及报警,符合预期结果。
2020 Vol. 40 (增1): 134-138 [摘要] ( 965 ) [PDF 5930KB] ( 1265 )
139 一种遥测竖直传高仪在乌东德大坝的应用
余剑锋,赵义飞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铟钢棒为基线的遥测竖直传高仪的结构原理、技术指标,通过在乌东德大坝的应用分析,验证了该竖直传高仪运行稳定,可靠性高。
2020 Vol. 40 (增1): 139-140 [摘要] ( 867 ) [PDF 1480KB] ( 1342 )
141 高精度绝对重力仪中激光干涉仪分束比的设计与实现
蒋冰莉,邹 彤,欧同庚,张 黎,胡远旺
 激光干涉仪是高精度绝对重力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激光光束的分束比直接决定干涉信号的强度,影响测量精度。对激光干涉仪的分束比进行设计和仿真,并在实际应用中获得预期效果。
2020 Vol. 40 (增1): 141-143 [摘要] ( 991 ) [PDF 3958KB] ( 1254 )
144 永安地磁台FHD-2B磁力仪运维概况分析
全建军,赖见深,郑永通,陈美梅,林慧卿
从仪器故障、资料预处理、前兆资料质量等方面对永安地磁台FHD-2B质子磁力仪运维概况进行分析,以期为地磁监测台站工作人员运维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地磁学科开展监测预报与科学研究提供基础。
2020 Vol. 40 (增1): 144-146 [摘要] ( 826 ) [PDF 3274KB] ( 1374 )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继续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保持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收录
· 我刊464篇论文入选中国知网《学术精要数据库》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被EBSCO数据库收录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入选《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 本刊执行主编柳建乔当选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
更多...    
 
·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3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编辑部© 鄂ICP备18025169号-1
地址: 武昌洪山侧路40号 邮编: 430071
电话: 027-87864009 E-mail:jgg09@163.com QQ群:550844997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