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2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9-12-13
  

  • 全选
    |
    地壳形变与地震
  • 郭良迁;薄万举;陈宇坤;姚兰予;塔拉;周海涛;郭赫
    . 2009, 29(5):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1992—2008年的水准观测资料计算结果,研究了天津地区的地面垂直升降变化。使用多项式函数对每条测线上的漏斗进行了计算,排除因开采地下水造成的沉降干扰,对所得结果分块拟合,绘制了垂直形变速度图,并计算了主要活动断裂带的垂直活动速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天津地区的块体和断裂带的现今活动性。研究结果表明:垂直形变反映出天津地壳块体有的为掀斜活动,有的为整体性上升或者下降;块体的垂直变化差异幅度亦有大有小,活动程度亦存在差别;本区断裂的垂直活动速率在0.13~0.48 mm/a,平均速率为0.29 mm/a。
  • 孙铭心;刘善华;张鹤;陈白鹭;刘小林;杨怀宁
    . 2009, 29(5): 6-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重力场动态变化计算的空间基准和时间基准的确定问题;对首都圈重力网78期测量资料进行计算,给出了华北地区几次5级以上地震孕育过程中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提出适合于首都圈测网的重力异常判定指标。
  • CaoDinhTrieuandPhamNamHung
    . 2009, 29(5): 1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用重力方法在越南研究早新生代基底结构特点中的效率,表明作者们提出了一个综合分析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的系统方法。获得的研究结果表明:1)一个大的平均密度差是在用重力方法研究越南的早新生代基底时效率的一个基本因素;2)用多维线性相关分析来有效研究和预测越南的早新生代基底岩石的埋藏深度与密度是有可能的;3)通过利用多维线性分析预测密度以及泊松系数使我们能预测早新生代基底岩石。
  • 梁伟锋;祝意青;刘练;郭树松;蒋锋云
    . 2009, 29(5): 18-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汶川8.0级大震后的2008年9—12月,川甘陕交界地区重力观测显示:四川青川县的沙洲-陕西宁强的青木川甘肃文县的碧口之间重力变化明显,重力变化达70×10-8ms-2,宁强康县间为重力变化高梯度带。望褒线重力变化活跃,靠近断裂重力变化剧烈。
  • 廖超明;武军郦
    . 2009, 29(5): 2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998—2009年多期GPS观测资料,研究了北部湾(18.5°~25.5°,104.5°~112.0°)在ITRF2000框架下的现今地壳运动三维速度场、区域参考框架下的内部形变趋势和地质构造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随华南块体作NE115°水平方向运动,平均速率为33.5 mm/a;垂向平均速度为3.5 mm/a,整体表现出隆升趋势。
  • 林松建;丁学仁;陈为伟;陈祥熊
    . 2009, 29(5): 27-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1996—2005年福建及邻区52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和6组综合震源机制解,认为福建地区现今构造运动主要以拉张走滑运动为主,主压应力轴(P轴)总体为NW方向(300~320°)。其中,沿海地区,地震破裂以走滑运动为主;内陆地区,地震以正断性质为主。主压应力轴方向自北而南呈规则性变化,北部(闽江断裂带附近)主压应力轴方向主要为NNW向;南部闽粤交界附近主压应力轴方向为NWW至近EW方向。
  • 张凌空;牛安福
    . 2009, 29(5): 33-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宝坻台Sacks钻孔体应变仪的地震响应能力,发现它与震级及震中距有关,即体应变地震波振幅与震级和震中距的数理统计关系是随震级增大呈指数增加、随震中距增大呈幂函数衰减;分析了京津地区6台Sacks体应变仪在多次地震发生时,震时应变阶的响应特征,显示其极性(压、张)与观测点所在断层有一定关系。
  • 黄晓华;杨佩琴;陈智勇;林立峰
    . 2009, 29(5): 38-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对厦门台伸缩仪2004—2007年的观测资料作了质量评定,针对厦门地震台SSY型伸缩仪EW分量在2007年福建省内两次震前出现大幅度异常变化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异常变化同两次地震对应较好,但不是前兆异常,而是由降雨引起的。
  • 林淑冰;王志鹏;占惠
    . 2009, 29(5): 4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福建东南沿海7个跨断层短水准场地20多年的资料,分析了长乐诏安断裂带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长乐诏安断裂带全带活动性质基本相同,以压性逆断为主;断裂南段活动性强,北段活动性弱;沿海比内陆活动性强,总体呈现出从西北往东南、由内陆向海域逐渐增强的趋势。
  • 张建国;刘晓灿;唐庭梅;马新欣;袁亚红
    . 2009, 29(5): 47-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地磁内外源场分离方法,反演1997年11月8日玛尼地震前地下和空间等效电流体系的演化图像,分析了地磁低点位移出现前后等效电流体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内、外场等效电流体系的变化与地震“低点位移”异常现象有着内在的联系,等效电流体系变化可能是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
  • 张卫华;李家明;李井冈;梅建昌;
    . 2009, 29(5): 5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发生时三峡井网8口井孔的水位阶变资料,采用承压井潮汐理论反演水井含水层体应变固体潮系数的方法,估算出该地震引起的三峡坝区、库首区应力场的调整变化。
  • 何平;许才军
    . 2009, 29(5): 54-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卫星轨道参数与雷达干涉基线参数的关系,推导出卫星轨道误差与基线参数之间的误差传播关系,分析了基线参数误差对参考相位、高程误差、模拟干涉图影响的大小。结果表明:卫星轨道误差对SAR干涉处理中的高程误差和模拟干涉图误差的影响较小,但对参考相位的影响较大。
  • 米仁欢;;钟敏;闫昊明;彭鹏;江敏
    . 2009, 29(5): 58-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卫星测高资料研究了2001—2007年北太平洋和中国南海海水热含量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并与用ECCO海洋模式资料估算海水热含量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显示,无论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在局部区域,该方法的结果与ECCO海洋模式的结果都符合得很好。
  • 刘晓刚;吴晓平;赵东明;吴星;
    . 2009, 29(5): 62-6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给出了利用地球重力场模型计算扰动引力以及重力场模型截断误差的公式,计算了36阶、360阶、2 160阶地球重力场模型在径向和水平方向的截断误差,并对36阶、360阶的EGM96和EGM2008重力场模型计算的弹道扰动引力矢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重力场模型计算扰动引力时,模型阶数和弹道点的高度越低,模型截断误差越大;EGM96和EGM2008模型的一致性随着模型阶数的升高而逐渐降低。总体来看,EGM2008模型的精度要好于EGM96模型。
  • 应俊俊;刘根友
    . 2009, 29(5): 68-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接收机原始多普勒、相位历元间差分获得的导出多普勒、基于相位的Kalman滤波方法获得的导出多普勒3种方法测速,利用Ashtech GPS双频接收机观测的动静态试验数据进行解算,试验结果表明:基于相位的Kalman滤波方法结果最优,动静态测速精度均可达mm/s量级。在基于相位的Kalman滤波方法的速度结果的基础上,利用非均匀B样条最小二乘拟合方法计算出载体的加速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滤波方法和区间静态情况下载体加速度精度可达2×10 -8 ms -2
  • 王晓兵;;张为民;钟敏
    . 2009, 29(5): 7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用FG5112绝对重力仪对“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长春基准点 (JZ06)进行了4次绝对重力重复观测,通过对重力观测数据和重力观测期间该点附近净月潭水库的水文资料的处理,发现:1)2001—2008年3次观测值持续增大(最大互差达20×10-8ms-2)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净月潭水库蓄水,蓄水的最大影响可达15.4×10-8ms-2(平均为6.7×10-8ms-2);2)扣除蓄水变化影响后长春基准站的重力还是增大,其平均重力变化速率为0.61×10-8ms-2/a,相当于地壳的垂直位移速率为-0.18cm/a。因此,净月潭水库蓄水变化对长春基准站重力测量基准以及相对重力联测归算结果的干扰是不容忽视的。
  • 理论与方法研究
  • 阳仁贵;欧吉坤;袁运斌
    . 2009, 29(5): 76-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双频组合技术,提出一种周跳自动探测和修复的新方法,即分段平均组合周跳自动修复法。该方法采用设置多组周跳检验量分别探测各检验量序列异常突变,然后以突变位置为分界点分段平均,最后组合成相应的方程组直接解算整周跳变。实验结果显示,应用该算法进行单GPS观测站相位数据周跳的自动探测和修复,可以显著提高数据预处理的效率和可靠性。
  • 赵齐乐;耿涛;李俊义;刘经南
    . 2009, 29(5): 8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中国广域实时精密定位服务系统对高精度实时GNSS轨道的需求,提出了具有历史轨道约束信息的区域站GPS卫星轨道精密确定方法,给出了该方法的数学模型以及不同时刻初始轨道和动力学参数的法方程转换公式。在IGS历史精密轨道和快速轨道约束信息条件下,利用中国境内区域基准站的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姜卫平;李昭;邱蕾
    . 2009, 29(5): 85-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一种可以在全球范围使用的投影函数GMF,由GMF计算得到的对流层延迟分别与分段线性估计的延迟及NMF模型的数值分析结果比较表明,GMF是一种精度更高且易于软件实现的经验投影函数,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 郑伟;;许厚泽;钟敏;员美娟;周旭华;彭碧波
    . 2009, 29(5): 89-9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改进的能量守恒法,分别利用先验地球重力场模型法(PEM)和最小二乘协方差阵法(LSM)评定了120阶GRACE地球重力场的精度,模拟结果表明:1)基于美国JPL公布的GRACE轨道参数和核心载荷精度指标,在120阶处分别采用PEM和LSM恢复地球引力位系数的精度为5.192×10-10和6.633×10-10;2)分别基于PEM和LSM恢复120阶地球引力位系数的模拟精度和德国GFZ公布的EIGEN-GRACE02S地球重力场模型的实测精度在各阶处符合较好,从而证明了基于PEM和LSM评定地球重力场恢复精度的有效性;3)通过基于PEM和LSM分别恢复地球引力位系数的模拟精度在各阶处的符合性,验证了基于能量守恒法结合预处理共轭梯度迭代法恢复120阶GRACE地球重力场算法的可靠性。
  • 章银娥;车建仁
    . 2009, 29(5): 94-9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改进的一种基于变形点检测的图形顶点对应方法和一种基于插值初始多边形、目标多边形对应边向量及其旋转变换矩阵的多边形变形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算法流程。
  • 王继刚;;胡永辉;孔令杰
    . 2009, 29(5): 99-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常用GPS高程转换方法有多项式、BP神经网络和多面函数拟合法等,他们各有特点和适用范围。为了充分利用各单一方法的优点,提出运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组合单一方法的转换方法。LSSVM是一种基于结构化风险最小原理的非线性模型,能较好地解决小样本和局部极小值问题,同时具有参数少、易于求解等特点。以单一方法获得的高程异常和平面坐标作为LSSVM的输入,输出的是组合后的高程异常,在训练样本中以高程异常的已知值为期望输出。实验结果证实LSSVM组合法能提高GPS高程转换精度。
  • 王艳;伍吉仓;胡丛玮
    . 2009, 29(5): 103-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用整周模糊度解可靠性的估计方法计算了一组静态GPS实测数据的定位结果,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进行快速精密定位所需定位时间最短,且简便、易行。在此基础上,利用卫星空中分布不同以及卫星个数不同的几组模拟观测数据的定位结果,验证了均匀的卫星分布更有利于快速求解整周模糊度。在卫星均匀分布的前提下,卫星个数越多,得到稳定整周模糊度解所需要的时间越短。
  • 郑作亚;;党亚民;;卢秀山;;郭金运;;阳凡林;
    . 2009, 29(5): 107-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在GPS实时单点定位参数估计中,待估参数的收敛时间及稳定性与定位精度同样重要,如果参数解算花费很长时间,则不能满足实时定位要求。影响实时单点定位参数解算收敛时间的因素包括观测数据质量、采样间隔、误差模型、卫星空间几何构型以及用户所要求达到的精度等,在分析这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收敛时间的措施,并进行了相关算例分析。
  • 汪平;郝金明;沈国康;王兰;
    . 2009, 29(5): 112-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GPS伪距单点定位高程精度低的现状,提出一种新的基于镜面对称的单点定位方法。此方法采用过测站近似坐标的地球椭球切平面作为对称面(镜面),将可见卫星对称生成虚拟卫星,利用实测伪距值构成虚拟观测值,将实测伪距值、虚拟观测值联合用于单点定位。理论上,新方法不仅增加了用于定位解算的卫星数目,而且改善了高程方向的几何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单点定位精度,尤其是高程精度。
  • 徐君毅;;曾安敏
    . 2009, 29(5): 116-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对多项式模型及灰色模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用ARIMA时间序列模型对卫星钟差建模并作1天的短期预报。卫星钟差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显示,在对钟差数据做二次差分之后,其相关性与滑动平均模型(MA)相符合,由此建立了卫星钟差的ARIMA(0,2,q)预报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基于ARIMA(0,2,q)的预报模型预测精度优于二次多项式及灰色模型。
  • 焉建国;陈正松;罗志才;李琼
    . 2009, 29(5): 121-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AR模型,对上海地区地面沉降作了拟合评估,依据AIC推出了AR系列预报模型。计算结果表明,AR(4)模型的结果最符合真实值。用AR(4)模型对上海地区未来10年的地面沉降值进行了预测。
  • 任锴;;杨力;赵庆海
    . 2009, 29(5): 125-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将QUAD方法用于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结果表明该方法进行卫星导航系统多故障的定位与定值是基本可行的,但该方法实际应用于涉及生命安全的民用航空领域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 冯炜;金慧华;;邵佳妮;林学峰
    . 2009, 29(5): 129-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IGS提供的IGU星历进行山基GPS掩星预报。实例分析证明,利用IGU星历计算的卫星位置精度比利用广播星历计算的卫星位置精度高两个数量级,预报掩星和实际观测的掩星在时间上只相差1s,方位上基本相同,因此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掩星预报。
  • 胡川;龙文星;兰小机
    . 2009, 29(5): 132-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GML是XML在空间地理信息中的应用,而XML数据的最佳存储方式是本原数据库模式,因此本原模式也是GML的最佳方式。GML又属于空间数据范畴,因此,把空间数据库和本原数据理论结合在一起,对本原GML空间数据库进行定义,研究本原GML空间数据库的存储粒度、逻辑模型、系统框架解析系统功能,实现所设计的本原空间数据库系统。通过实验证明本原数据库系统方式比普通空间数据库存储方式效率更高。
  • 尹宏杰;王琪洁;王平;王永哲
    . 2009, 29(5): 138-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复数域均值滤波、圆周期均值滤波、Lee滤波、旋滤波和Goldstein频域滤波方法在高条纹率InSAR干涉图滤波中的效果。对意大利Etna火山真实干涉图的滤波分析表明:在高条纹率情况下,由于受滑动窗口采样的限制,空域滤波都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干涉条纹的混迭;而Goldstein频域滤波在噪声严重区域并不产生滤波效果,且表现出较好的条纹保持能力,具有很好的保真性和自适应性。
  • 张静;赵超英;;张勤;;瞿伟
    . 2009, 29(5): 143-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InSAR形变数据的四叉数压缩、Kriging插值和低通滤波处理方法。以西安地区1996年两期SAR监测获取的地面沉降为例进行的实例分析结果证实:该方法能有效抑制形变粗差,并有利于特征点的提取和等值线的绘制。
  • 观测技术
  • 廖成旺;;邓涛;;丁炜;;王浩;;陈卫明;
    . 2009, 29(5): 147-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微动勘探方法对微动台阵中各测点位置的精度要求较高。利用GPS定位技术设计了微动台阵的精密定位系统,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原理及软硬件组成。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并能较方便地进行微动台阵的布设作业。